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地质相关性简析与前期地质服务工作探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357论文类型:生态文明建设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地质相关性简析与前期地质服务工作探讨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已于二〇二一年九月发布,《实施方案》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依据,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方案进行了具体论证。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一带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下,根据我省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结合生态质量、生态敏感性、生态重要性及社会发展情况,布局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区、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区、黄河重要支流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区、北部防沙带防风固沙能力提升区等四大重点实施区,黄河流域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呈散状分布于四大重点实施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落实《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要求。

《实施方案》共在全省4个重点区域规划实施项目17类81项,包括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几乎所有领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我们地矿系统转型升级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基于地矿系统内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的理念,本文对实施的重要项目进行梳理,进而针对项目特征,对前期地质行业如何服务进行探讨。

一、重点实施项目地质相关性分析

本文基于项目属性及项目包含工程特征研究,将项目的地质相关性初步定为高度、中等度、低度、不相关四个等级。地质相关性作者定义为项目的地质工作契合度,即地质工作能够参与的程度。下面分区介绍项目,并对项目地质相关性进行简单分析。

(一)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区

1.甘南黄河上游国家公园建设:包括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工程、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工程。第1个项目重点是对高原湿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对退化湿地和草原植被修复。保护工作重点不属地质工作,退化湿地和草原植被修复与水工环地质低度相关。第2个项目属于地质遗迹保护范畴,与地质高度相关。

2.甘南黄河上游湿地保护:包括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工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综合恢复工程、甘南州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3个项目均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其中部分问题需要水工环地质科学解决,与水环地质中等度相关。

3.甘南黄河上游森林草原保护:包括玛曲沙化退化草原巩固治理工程、玛曲县黄河沿岸防沙治沙林带建设工程、甘南州沙化退化林草综合治理工程。3个项目主体为防沙治沙与林草工程,部分措施涉及水工环地质技术,与地质低度相关。

4.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提升项目:包括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临夏西南部太子山沿线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太子山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保护工程、甘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其中前3项项目的部分工程涉及工程地质内容,与地质低度相关。甘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涉及部分水工环地质内容,与地质中等度相关。

本区实施的项目有4类12项。其中地质高度相关1个,中等度相关4个,低度相关7个。大部分项目与地质相关度较大,地质科研生产单位只要主动作为,能够在甘南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展才华,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区

1.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与维护:包括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与维护工程、祁连山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工程。第1个项目涉及地质遗迹及岩土工程内容,与水工环地质高度相关。第2个项目与地质低度相关。

2.祁连山湿地保护:包括阿克塞县大小苏干湖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提升改造工程、永昌县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工程、武威市湿地恢复与提升工程、张掖黑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祁连山黑河(张掖段)生态监测信息网络提升工程等5项工程。其中阿克塞县大小苏干湖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提升改造工程和祁连山黑河(张掖段)生态监测信息网络提升工程与地质不相关。剩余3项工程与水文地质高度相关。

3.祁连山水源涵养项目:包括祁连山沿山浅山区水源涵养林质量提升工程、祁连山人工增雨雪工程、祁连山东麓山区生态保护工程、阿克塞县大小哈尔腾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祁连山(武威段)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祁连山外围及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等6项工程。其中前2项工程与地质不相关。祁连山东麓山区生态保护工程等4项工程与水工环地质高度相关。

4.祁连山草原治理和森林提升项目:包括祁连山张掖段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祁连山(山丹马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工程、张掖市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酒泉市阿克塞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鼠害防治)工程、张掖市生态绿带建设工程、天祝县林草生态综合治理和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工程、武威市森林草原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武威市林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8项。其中祁连山张掖段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水工环地质中等度相关。祁连山(山丹马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工程等7个项目与地质不相关。

本区实施的项目有4类21项。地质高度相关8个,中等度相关1个,低度相关1个,不相关11个。项目与甘南区类似,其中高度与中等相关项目大部分为地质工程项目,地质相关部门需主动作为,为地方政府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并在治理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交优质产品。低度相关项目地勘部门单位可争取与其他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参与这类项目。不相关项目可能有岩土勘察类工作,有资质的地勘单位也能参与。

(三)黄河重要支流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区

1.渭河源水源涵养提升项目:包括渭河源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定西渭河源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渭河武山堤岸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渭河北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渭河干流强化生物生态水体自净工程、天水市渭河流域水质保障及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渭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工程、定西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工程、渭河流域天水段百万亩林草生态修复工程等9项工程。其中渭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工程、定西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工程2项与地质不相关。其余7项工程,部分工程建设属于水工环地质范畴,需要地质解决方案,与地质低度相关。

2.祖厉河流域水源涵养提升项目:包括华家岭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白银市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安定区通渭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靖远县湿地公园工程等4项工程。其中白银市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安定区通渭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靖远县湿地公园工程等3项工程与水工环地质中等度相关。华家岭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与地质不相关。

3.洮河流域水源涵养提升项目:包括碌曲、合作、临潭、卓尼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临洮段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临洮县、岷县洮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临夏东部洮河广通河流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马衔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等6项工程。6项工程均为生态保护修复类,部分工程与水工环地质中等度相关。

4.其它黄河支流水源涵养提升项目:包括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蔡家河、大通河和大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平凉市关山、泾河、葫芦河、汭河等水源涵养区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临夏中部大夏河流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白银区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河道整治工程等4项工程。所有项目有很多水工环地质领域问题要解决,与地质中等度相关。

5.兰西城市群未利用地生态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具体工程目前不明确,根据城市群特征,可能会涉及空间规划、工程地质评价、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工程,多与水工环地质相关,预测与地质高度相关。

6.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林草建设项目:包括平凉林草生态扶贫及储备林建设工程、庆阳林草保护修复工程、白银市林地草地保护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陇中陇东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等4项工程。第1个项目与地质不相关,其余3个项目涉及水工环地质内容,与地质低度相关。

本区合计实施的项目有6类28项。地质高度相关1个,中等度相关13个,低度相关10个,不相关4个。项目涉及黄河流域上游几大支流,处于黄土高原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绕不开黄土这一基础,甘肃省的地质科研生产在此区域做了大量水工环地质工程,相信能为本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的实施提供优质地质解决方案。

(四)北部防沙带防风固沙能力提升区

1.防沙治沙重点项目:包括古浪八步沙区域生态治理工程,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综合治理工程,环县防沙治沙工程先行示范县建设工程,高台县巴丹吉林沙漠、阿克塞县库姆塔格沙漠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工程及沙漠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景泰县、靖远县腾格里沙漠南缘阻沙入黄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古浪县八步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综合提升工程,凉州区防风固沙林建设及更新改造工程,凉州区城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10个工程。10个工程均为我省北部沙漠边缘或荒漠地带治沙固沙项目,与环境地质有一定的关联性,与地质低度相关。

2.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项目:包括围绕生态治理保护,实施退地补偿、沙漠戈壁农业示范园、沙生态产业等工程,建设民勤黄案滩国家沙漠公园,加快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把民勤建成西北内陆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创新高地,带动防风固沙前沿阵地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性恢复和提升等4项工程。其中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是水文地质项目,与地质高度相关。其余3个项目,与地质低度相关。

3.盐碱化治理项目:包括景泰县盐碱化综合治理工程,阿克塞县大小苏干湖盐碱化治理工程,黄河上游(白银段)盐碱侵蚀区综合治理工程,白银市耕地盐碱化综合治理工程,白银市 20 万亩沙漠戈壁农业建设工程,白银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沿河沟道治理工程等6项工程。其中景泰县盐碱化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项目为盐碱化治理工程,与地下水相关,工程离不开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科的技术支撑,与地质中等度相关。其余2个项目与地质不相关。

本区合计实施的项目有3类20项。地质高度相关1个,中等度相关4个,低度相关13个,不相关2个。部分项目多与水文地质学科密切相关,治理过程涉及地下水开发利用,地质科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四大区域内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没有单独提出,《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中完成对矿山环境的治理,几乎涉及水工环地质的方方面面,与地质高度相关,地勘单位需要主动作为,完成各区域中相关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中明确按《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执行,是地质行业主业,责无旁贷,要积极争取项目,出色完成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

总之,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除了地质灾害防治、各类公园建设中地质遗迹类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及地下水恢复治理相关类项目为地质行业主业外,其它大部分项目属于农、林、草、湿地、沙等多学科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中绝大部分不是一个学科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学科相互联合,按学科分解任务,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地勘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好和其他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其中的地质问题,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地质领域面临的问题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想在甘肃的具体体现,是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涉及多个行业,复杂性不言而喻,下面仅从地质角度分析一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地质环境复杂多样,每项工程面临不同挑战

方案实施区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河西走廊等四大地貌单元,工程要面对复杂地形,高原、山峦(梁、峁)、河(沟)谷、平原、台地等尽有展现,过渡频繁;不同区域岩土体、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千差万别,降雨量和蒸发量相差很大;各区域动植物种类呈现完全不同的特征。综合如此复杂环境条件,在此区域实施的每项工程相似度很小,几乎都是全新的挑战,大量技术难题需要逐个解决,工作难度不小。

(二)区内发展较为落后,可借鉴工程经验不多

甘肃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内实施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少之又少,自然资源部门除了在部分矿产资源枯竭区和少量矿山实施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类项目外,系统性区域或小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经验不多,较大规模山、水、林、田、草、湖、沙等方面保护治理实际参与不多,几乎都要从零开始,工作难度不小。

(三)省级专项实施方案过于宏观,执行难度大

《实施方案》仅在省级层面对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有限扩展,仍是指导性文件,其最突出内容是对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了分区,并确定了项目,目前项目仅有一个名称,确定了主管部门,如何开展这些项目,怎样排序,资金多少,从何而来,都需要省级机构进一步指导,项目提前准备困难不小。

(四)工程涉及多个领域,技术储备存在空缺

方案确定的工程涉及山、水、林、草、湖、湿地、沙(荒)漠等多个领域,应用到的技术大致包括农业、林草业、水利、地质等学科,如此宏大的工程,所处不同的地域,几乎每项工程都会遇到新的技术挑战,特别是跨学科的问题,目前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从业人员、技术储备存在不足,会影响项目的推进。

(五)地方性技术标准有空缺,规范实施项目是难题

各个领域都有可以参照的国家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有较完善的行业规范或地方规程,这些规范规程或适用范围广,或适用专业窄,数量多,且国家标准宏观指导特征较强,不能准确的从细节上指导技术工作,会给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一定困扰。

(六)项目所属行业多,管理协调有难度

《实施方案》对项目的管理有规定,但大部分项目存在多部门协作关系,由于此类项目为新开项目,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技术涉及领域多,部门间协调是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尽早解决。

总之,作为一项开创性庞大系统性工程,有很多问题会不断浮现,需要去解决,希望地质领域以我们的智慧拿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三、前期地质服务探讨

(一)局级层面的沟通

详读《实施方案》,拟实施的项目仅给出了项目名称和总体的时间节点,如何分批分期,资金来源及经费多少及实施程序等重要内容都没有确定,从内容看整个项目还处于规划后起动阶段。正常情况下,应该先行起动各分项目或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实施方案的编制。由于工程十分庞大且复杂,省级管理机构通常做法是根据项目属性分解到各厅级行政主管部门执行。这种情况下,局级层面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就省地矿局而言,应适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与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草原局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了解项目信息,提前谋划安排项目的实施。对于以其他行业单位为主体实施的项目,在局层面要争取参与,各院协作,做好项目中与地质密切相关的部分工程。项目下达后,如果是市州实施,局级沟通同样重要,作为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技术能力往往相对薄弱,为地方政府主动服务,提供最优工作方案,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专业问题,建立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对争取项目,直到顺利完成项目都很关键。

总之,在项目实施中特别是前期阶段,局级层面的沟通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地矿部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这项宏伟工程中能有多大作为非常关键。

(二)对省相关厅局的项目支撑

综合大型项目的实施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做为一项新的工程,以前地灾防治与矿山环境治理类项目的管理方法可以借鉴,但无法套用,厅级层面需要形成一套全新的管理体系,其中部分内容非常专业,需要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完成。建议地矿部门要提前介入,分工协作,全力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力争在水工环地质、地质遗迹保护领域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做好项目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三)专业人才培养

地勘单位虽然在近年来作了一些生态保护与修复类项目,但从全局来看,参与程度参差不齐。针对生态保护专业知识,局里近年组织力量有计划进行了多次技术培训,但各单位由于任务饱满,骨干力量接受培训的深度广度远远不够,特别是生态保护方向的知识急待提升。考虑项目全局参与的实际情况,培训工作还是要从局层面进行,建议邀请具有实际主持项目经验的专家集中授课,培训实用型人才,以求人才队伍率先转型。

(四)资料搜集与整理

按《实施方案》,所有项目已基本确定,所处地域与属性清晰,现在就要开始搜集项目所在区的气象、水文、遥感、地质、水工环地质等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分析,为项目投标、各阶段勘查设计等技术文件的编写提前准备,凭借资料优势,在争取项目和做好服务方面谋得主动。

(五)专项技术标准的制定

本项工程囊括生态、水利、地质等多个学科领域,作为一项涉及专业如此广泛的重要工程,考虑四个实施区完全不同的地理地质环境,出台一套独立实用的技术规程(技术要求)显得十分重要。尽管国家、各行业都出台了各种技术规范、规程,文件多而庞杂,适用全国各地,对独特情况下的专门性问题考虑不够深入,需要编制一套能精确指导本区复杂工作跨专业的技术规程(技术导则),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到工程验收结束,统一要求各个环节技术文件的编制(包括概预算)和审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地质科研生产单位技术准备

近年来,特别是汶川“5.12”地震之后,甘肃省内实施了数百以计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隐患治理工程,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积累了大量设计、施工、监理经验,技术储备相当雄厚。同时十数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了数十个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其中部分矿山治理工程投资巨大(如白银市平川区),工程涉及水利、农业、林业、地质等多个领域,同样有着丰富的治理经验。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完成了多处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技术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已实施的各类工程效果看,无论地质灾害防治还是地质公园建设保护,还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都存在技术层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态恢复、土壤复垦方面的工程措施单一,办法不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复杂的跨学科工程,地质人要想在此工程中有所作为,必须扩大知识范围,尽快了解掌握很多跨学科技术,以适应该工程多学科融合要求,从而做好这项工程的地质服务,在所有地质相关问题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七)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准备

本工程81个项目基本确定,各地勘单位应提前成立专门临时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研读整个方案的子项目并进行分类,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和项目所属地域初步确定承担或参与的工程。对于把握性较大的项目,可以组织人员开始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消化项目中可能遇到难题,提前构建文本框架,在投入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为业主提供较为成熟的技术文件,为资金下达后快速介入,掌握争取项目主动权打好基础。对于跨专业项目,研读能够深度参与的,要了解本省可能的牵头单位,主动联系合作事宜,出谋划策分析其中存在的地质问题,提交可行的解决方案,筑牢合作基础,为项目地质服务做好准备。

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造福黄河流域人民的重要工程,参与各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项目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就地质行业工作提出前期工作要点,仅供地勘单位参考!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