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324论文类型:改革与开放

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转型升级必要性

(一)转型升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地勘行业的历史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必然与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新时代发展理念,地勘行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也需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势必要求地勘单位承担起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时代责任,促使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发展领域,与绿色发展紧密融合。

(二)转型升级是适应新形势的选择

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风险释放的关键期,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将继续推进,经济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近年来,地勘投资大幅萎缩,国内矿产勘查市场遇冷,矿业经济和传统地质工作处于低迷状态,加之地质勘查资质的取消,都将对地勘行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这就促使我们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的根本需要

转型升级既是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地勘单位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地勘单位和谐稳定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主动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主动地转方式、调结构,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地质行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很多地勘单位一直寻求转型升级,也渴望走出传统围墙,彻底解决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矿业发展的问题,增强生存发展能力,实现多元化产业经营,达到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以往也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地勘行业“第一次”“第二次”创业。但是,通过查阅一些地勘单位在过去的两次创业中的资料发现,地勘单位要实现转型发展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不少地勘单位有着惨重的教训。多年前,一些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中,过多地强调多种经营、多元发展,大力发展了一些与地勘行业没有任何关系的项目。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些项目还能维持或者小有效益,但经济下行,这些项目几乎全军覆没,甚至成为了包袱。所以,地勘在转型发展中,一定要统筹规划,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地勘延伸业方面下工夫,要以传统地质为基础,做好地质转型升级这篇文章,要做到扬长避短,将传统地质进行延伸发展。

转型发展要结合专业技术来转,要充分利用地质技术资源优势,围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将地质工作与城乡发展、信息网络、民生建设等综合考虑、深度融合,开展地球深部探测、区域环境资源评价、新型农业发展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服务、非常规能源勘查、新材料矿产资源勘查、水工环灾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和旅游地质等,在搞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一)向清洁、绿色能源和新兴矿产的战略转移

国家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突出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家多项规划明确指出,国家将重点发展清洁、高效、绿色的能源和战略性新兴矿产。诸如油砂、油母页岩、页岩气、地热、“三稀”金属矿等都大有可为。

(二)向公共服务等新领域拓展

地质技术工作的实质是一种服务,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要着眼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在“地质+绿色”(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方面下功夫,找好突破点,紧跟时代步伐。例如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再如资源潜力评价、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饮用水安全保障、矿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智慧城市、土壤修复治理等很多工作都是传统地质工作的延伸,地勘单位在这方面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还有得天独厚的技术、队伍、仪器和资料等优势。

(三)积极做好“地质建设”,紧抓时代机遇

在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制造业增速放缓,国家大力加强了对交通、水利、机场、能源等大基建项目的投资和引导,大体量工程项目落地,需要地质工作和相应的地质环境治理来支撑。更重要的是,这其中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线路勘察、工程施工、投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采用合适的方式或者平台快速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也就抓住了发展壮大的一个良机。

三、向绿色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实践探究

(一)转型发展的实质是跨行业,创新创业会有阵痛期

无论是环境地质还是农业地质,现有转型发展都是“地质转型升级”,地质看似是落脚点,但是客观上环境和农业是核心,跨行业发展面临的资质、人才、设备、行业保护等问题仍然严重制约转型发展。比如建设项目环评,项目经营资质首先是个坎,关键时候甚至是致命的坎。以环境监测、土壤检测等业务为例,刚刚放开的行业,虽然看起来社会化第三方机构少,竞争不激烈,但是实际上当地原有市级、区县只是环保系统的监测机构比较多,还有其他与外市合作的机构,加上原有脱钩后的事业单位自己也有大量人员需要生存发展,政策保护难免,市场本身容量不大。同时,承接项目很多都要求在区县一级(至少市一级)有实验场地即“分场所”,这就相当于再建一个实验室,而建设一个一般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往往都至少数百万甚至几千万,而收回成本周期又很长。如此种种,都是转型发展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实际困难。

(二)转型发展配套体制机制的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转型升级需要较高素质的团队和有利的体制机制助推,方能创出一片天地。比如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和纠错机制,对短期看不到效益或者亏损的转型主体、团队、个人的考核机制,对拓展行业人才培养、引进的制度和政策,对新行业、团队、部门的扶持管理制度,对新领域、新行业的资质建设、产业对外合作培育等机制都亟待细化和明确。

(三)传统地质行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坚决做好绿色地质工作

以地质矿产勘查为例,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下,地勘单位自上而下要高度重视,坚决做好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勘查工作,将“绿色勘查”贯穿在地质勘查项目设计、实施和验收的每个环节,力求在探索“金山银山”中留住“绿水青山”。对项目中涉及到的勘查方法、技术手段等可能对勘查区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的,制定相应的恢复保护措施。勘查项目在编制设计的同时,均拟定绿色勘查措施,在项目勘查施工中采取积极措施,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勘查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矿产勘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建议做好以下绿色勘查工作:

1.探矿工程的施工、道路的修建和物资的搬迁等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我们可以采用“以钻代槽”,减少探矿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钻机可选择背包式钻机或其他轻便钻机。

2.综合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在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一基多孔”“一孔多用”“一孔多支”,减少机台数量与搬迁。

3.采用轻便钻探设备及机具,便于人工搬迁和减少机台面积,这样可减轻设备重量,对交通不便地区的钻探施工有明显的优越性。

4.改变物资搬运方式,减少道路修建,最大限度地减少修路对植被的破坏。

5.在勘查施工过程中,泥浆、粉尘和“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措施:

(1)采用环保泥浆,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倡使用生物聚合物环保泥浆体系,除具有抑制、防塌、润滑、封堵等钻探性能外,还能满足生物自然降解的特性,不破坏外界的酸碱平衡,无毒性,避免泥浆组分以及废浆液对环境的污染。

(2)采取对废浆进行无公害处理,废浆具有点多、面广、污染物种类复杂、间歇性排放及不可控排放等特点,是钻探废水中主要污染源。应进行三级净化无害化处理,对有利用价值的泥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复利用,在生态脆弱区应避免泥浆液的下渗和交叉污染。

(3)减少空气钻进粉尘的影响。避免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应控制粉尘产生的源头、做好设备连接的密封、增加除尘设备、施工现场防止粉尘二次扬起等。

(4)施工中产生的垃圾应定点归放、集中处理,尤其是“白色污染”垃圾。

6.勘查施工完成后,对勘查区的生态恢复治理采取措施:

(1)草皮预留,在需要进行槽探开挖和钻探场地建设前,将现场草皮搬迁到其他地方,待完工后,将预留草皮复位,重新栽培。

(2)人工种植,当破坏面积较大、存在水土流失时,可采用工程措施和人工植草;当草在高海拔地区难以存活时,可采用薄膜覆盖保温措施。

四、做好地质转型升级,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实行转型升级发展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转型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设计,为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现阶段,转型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等大的思路应该说是明确的,必须转、加快转是大家的共识。随着发展的深入,可能就更加需要在执行层面拟定一些制度,配套一些办法,进一步强化深化推动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强化领导协调机制,注重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资质建设、市场体系等方面的支撑,夯实基础,更好地激发活力、加强管理、防控风险,推动发展。

(二)实行转型升级发展必须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做好做细前期工作

摸清自身情况和家底,结合现有各类人力、社会资源,创造条件转型发展。现代地质工作内容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已拓展到海洋地质、页岩气、可燃冰、浅层地温能等新型资源的勘查开发以及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大地质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针对不同单位部门人力资源构成、经营服务区域特点的不同区别谋划,不能搞 “一刀切”。必须要充分深入调研,可先成立工作小组小规模进去, “摸摸石头,再过河”,由小到大,了解行业基本情况,理清流程,由易到难,推广开来。

(三)实行转型升级发展要注重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转型升级关键在方向,一个好的切入点往往能事半功倍。以某个具体项目或者某个区域的技术支撑工作为切入点或者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出海,优势互补,找到对行业比较熟悉的专家带路,缩短迷茫期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四)实行转型升级发展要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转变思想是根本

要让“转型是常态”“不转不行、非转不可”“没有任何本领是能包打天下的”“转型升级就是自我的深造和提升”“转型发展事关饭碗”等思想根植于大家的意识深处,社会在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中的,要打破所谓的“专业藩篱”,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盘活现有人力资源,调优人才结构,大力弘扬地质人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不断提高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之,转型升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很多基层地勘单位在这条路上走得很稳并且很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很好的参考。行业拓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培育一个新的产业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不懈付出,但只要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秉持“地质三光荣精神”,以及“我们永远在创业”的企业精神,定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