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风险控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323论文类型:财务管理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项目承揽方面,社会层面对地勘单位的管理模式以及风险规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风险控制现状

(一)大部分地勘单位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资金积累少,负担的人员成本较多,面对经济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承揽困难,单位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而财务管理是服务企业经营的,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进一步规范,如何适应企业发展,并有效规避各类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是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单位内部风险控制中至关重要,但内部风险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而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现阶段,普遍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风险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认为内部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资金收支、财务管理等方面,认为内部风险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忽略了内部风险控制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和执行情况反馈,导致内部风险控制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随着“金税三期”升级更新至“金税四期”,财务核算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为必然,单位对纳税筹划及纳税风险防控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而目前大部分地勘单位财务人员以财务核算为主,财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且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信息保密性意识不足、操作的不规范、及网络本身的安全问题等等都形成单位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如何保障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将是单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地勘单位承担国家下达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积极开展招投标活动、承担各类社会市场项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随着国家下达的地质勘查类项目资金的减少及地勘行业整体下滑的外部环境变化,给单位财务管理造成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管哪一种因素,均会对生产经营形成风险。

(一)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以及运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地勘单位的内部情况不同,资金运作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下达的地质勘查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风险。国家下达的项目需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而地勘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工作环境受自然环境、疫情、气候变化等方面影响较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项目执行延期或项目预算编制不到位,易造成项目无法按要求及时完成或项目预算执行不到位,项目形成严重超支或项目资金上缴风险,最终给单位带来损失。

第二,社会市场地勘项目垫资带来的风险。地勘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地勘单位为了生存,不得不为承担社会市场项目进行垫资,而垫资本身有一定的风险,垫资失败也会对单位的日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社会市场项目形成的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形成的风险。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所承担社会市场项目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应收账款,但若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挂账时间过长导致现金流不足或带来坏账风险,会影响地勘单位的经营质量,最终易引发地勘单位的经营困难。

(二)财务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风险

地勘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对资金和账目的管控,从而使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因此财务管理需要提供真实准确信息,从而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理解应用等问题的存在,在具体工作中可能会造成各种纰漏,影响信息的有效性,从而影响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为地勘单位的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三)财务管理与地勘单位业务需要不吻合

财务管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地勘单位的发展服务的。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地勘单位业务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将会导致两者无法有效配合,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不相匹配将影响地勘单位业务的开展,不利于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单位的发展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四)财务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

新会计制度及新准则制度的不断出台为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在受到各个方面的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受到严肃问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勘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且地勘单位目前诸多财务数据需向社会公开披露,并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如果出现错误信息也会导致单位信誉的下降,最终造成不利影响。

三、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单位内部各类制度

以单位现有经营状况为基础,结合单位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经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部门参与内部制度建设,协作推动制度执行,以增强相关业务部门间的协作,共同促进,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基础管理、生产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修订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为建立和巩固有据、有序、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提供保障,使制度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规范有序进行。

(二)重视项目预算管理

地勘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项目资金的运营情况,重点关注项目资金的运营及与业务需求的匹配程度,并重视做好全面的预算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还能降低因垫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财务风险。为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承担部门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制定经营目标,结合实际工作中具体情况对预算进行编制。在考核中重视预算与目标的完成情况,突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时总结财务管理及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的反馈,不断优化预算制度,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做好预警工作的前提是对相关部门信息采集的及时有效,从而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风险点,及时有效进行反馈、处理,降低单位经营管理中的损失。因此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运行情况,有效评估风险类型,精准防控重点风险,提出有效措施。在经营中开展过程风险预警工作,并不断健全预警体系,通过将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相结合,最大程度对风险进行判断,及时进行预警,规避可控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单位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要想在市场中生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是完善项目管理流程,提高项目完工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在执行国家现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及时掌握相关制度变化,不断完善地勘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以更好地规避各类风险。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单位完善项目管理流程,理顺项目管理中的人、财、物关系,明确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职责,多部门协作,保证各类项目高质量完成。

第二,财务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管理人员的角度看问题,做好报表的及时上报、各类财务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工作,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

第三,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本单位外部环境,项目承担情况,预算下达及执行情况,以及项目执行流程中各部门的功能与职责,熟悉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风险来源,做好预防措施。

(五)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财务管理服务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地勘单位的发展,因此对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落实也至关重要。

第一,地勘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监督对象,找出制度中的风险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控制风险,并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监督各部门职责,并将部门职责与单位考核相结合。

第二,地勘单位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接受相关职能部门和国家的监管,及时听取有关意见,积极改进,提升抗风险能力。财务管理应以内部风险控制中的岗位分离为出发点,将岗位分离制度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监督、牵制,实现内部风险控制的目的,保证所提供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地勘单位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从制度优化方面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好风险的规避,从而助力地勘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