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四川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 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229论文类型:改革与开放

四川地勘单位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四川省地勘单位因找矿而立,因找矿而兴。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拥有62家事业单位,包含294户企业,近5万人的规模。为四川资源和能源保障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找矿成绩,是一支功勋卓著的地勘队伍。但四川地勘单位长期以来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事企不分,职责界限不清晰,加上市场容量有限,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目前普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四川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顺势推动地勘单位改革,随着“一局一院一集团”的组建,构建形成了“管理机构+公益性机构+企业集团”的地勘队伍新格局。在地勘单位整合重组和资产划转的关键时期,暴露出了一部分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地勘单位的共性问题,事关改革的成败。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和总结地勘单位在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助推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尽快实现。

一、当前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应收账款回收难度较大,面临紧迫的资金压力

我国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期间各地勘单位较好的履行了公益职能,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民生事业方面既垫资又出力,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地勘单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特别是受到疫情长期反复影响,各业主的支付能力下降,支付意愿减弱,拖长了地勘单位的资金周转周期,把利润较高的项目拖成了几乎无利润的项目,将利润较低的项目拖成了亏损项目。

各地勘单位支出的是现金成本,结算的是应收账款。由于财政保障不足,现金流不能满足日常经营管理需求,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投融资等方式,向第三方借款,增大了管理成本和亏损风险。这其中,各级地方政府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初步估计在40%-60%区间,在地方政府普遍收缩资金过紧日子的情况下,收款工作更加艰难,面临较大资金链断裂风险。

(二)市场和专业趋同,同质化竞争加剧

当前,地勘单位的主要盈利模式多集中在地质找矿、地质及其延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施工、商贸物流等领域。资质和业务同质化较高,绝大多数单位仍然是以打工经济为主,创业经济的基础还不成熟,新的盈利模式和赢利点还未找到,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瓶颈。一方面因地勘单位整体规模较大,市场容量有限甚至有萎缩;一方面财政保障不足,又要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地勘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项目获取过程中的同质化竞争在不断,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合同单价逐步走低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单价较低的市场项目不敢参与竞争;单价相对较高的项目需要垫资,干了可能收款困难导致长期拖欠,没有利润甚至出现亏损。

(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仅靠自身难以解决

各地勘单位债务包袱沉重,一部分单位因为土地增减挂钩受到国家、省有关政策的影响,指标流转与预期差距较大,受到严重拖累,出现较大投资亏损而债台高筑,存在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的风险,仅靠自身发展短期内难以解决。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原因,地勘单位人均财政拨款差距较大,财政保障严重不足的同时还要额外负担退休人员一次性生活补助、遗属困难补助、死亡职工丧葬抚恤金等,导致经营压力较大。同时还存在退休职工养老金属地化差异,影响退休职工待遇和稳定的问题;绩效工资总量严重不足,制约干部职工福利待遇提升的问题,以及因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结算纠纷和政策性变化等因素导致无法办理证件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地勘单位自身推动解决困难极大。

(四)人员思想碰撞激烈,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

在整合重塑的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关注未来去哪儿,干什么,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存在等待和观望的情绪,各种思想交织,碰撞激烈,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职职工担忧岗位和办公地点变动会对家庭和生活造成割裂,影响配偶就业和子女教育,幸福指数下降,甚至会导致出现辞职潮,流失大量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人才。离退休职工担心单位整合后不再受重视,有困难没法解决,导致归属感弱化。加之地勘单位存在的病退职和退伍军人就业安置的编制等问题涉及一定人数,随着改革重组深入推进,可能会导致这部分群体情绪波动较大,存在集体上访影响队伍稳定和给改革添乱的风险。

(五)人才招聘难度大,装备投入不够

人才流失已成为长期困扰地勘单位稳定与发展的巨大难题。受大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影响,高素质人才不愿意来,愿意来的人才呆不久,新培养的人才留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是区位劣势导致,大多数人才去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意愿强烈。

大多地勘单位赖以生存的设备已严重老化,性能比较落伍,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虽然十三五以来利用地勘能力提升和自主采购一批设备,但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高精尖”设备的数量依然不足。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一批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的有力政策

    统筹制定下一步深化改革方案和有利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消除各单位因原属不同系统而产生的差异,包括财政拨款、工资分配、人员安置、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政策差异,确保政策的落地落实和延续性,加速实现各单位有效的化学融合,确保职工队伍稳定。重新核定各地勘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确保绩效工资总量和发展相适应。从省一级层面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各级政府制定还款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尽快支付各地勘单位欠款。

(二)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轻装上阵谋发展

卸掉阻碍发展的包袱提高单位生存与高质量持续发展能力。着力防控资金风险,对各地勘单位历史形成的债务问题推动债务重组,探索债权变股权或者长借长还的偿还模式。积极争取政策和额外编制,消除退休职工养老待遇地区差异,减少“老人”和“中人”之间待遇差异,按照国家政策妥善解决退伍军人安置等问题,稳住离退休职工队伍和退役军人队伍。加强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改善性住房结算和产权证办理等关乎民生的事项。

(二)适当提高财政投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利用国家新一轮找矿行动契机,围绕全省锂矿、钒钛磁铁矿、稀土矿、石墨矿、页岩气等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在省一级层面加大地勘投入。适当提升专项资金划拨比例,用于地勘单位的地勘能力提升,购置一批性能先进、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设备。协调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轻装上阵谋发展。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剧

各地勘单位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交流,互通信息、突出优势、互补短板,集中力量获取更多优质项目,实现各地勘单位协同发展。完善监管和考核机制,统一规划建设项目信息及报价系统,对项目信息和报价等适时共享。按照信息优先原则,各地勘单位项目报价不得低于首次录入价格,避免争相杀价、低价中标等恶性竞争,将同质化竞争的影响最小化,将项目利润最大化。

(四)整合重组时要以强带弱,保持发展动力和队伍稳定

部分地勘单位受区位、产业结构、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影响,被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困扰,无法突破发展瓶颈。在组建区域地质队时建议要以强带弱,产业和市场优势互补,才能在发展中解决一系列困难。弱弱结合必然导致包袱加重,困难更大,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高质量发展实现难度大;职工收入也得不到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体验弱化,单位发展和稳定的阻力也将越来越大

)争取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强化公益职能,服务好地方随着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益领域地勘单位公益职能被弱化公益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一是建议顶层设计入手,谋求各区域性地质队由局主管、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协管,同时区域地质队负责人兼职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副职领导,推动处级以上干部到地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交叉任职。

二是对各区域地质队划定相对固定的工作区域,积极争取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水务等部门将技术含量高的地质矿产、环境农业地质民生地质地质灾害及应急救援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财政投资项目通过政府委托的方式直接下达到区域内相关地勘单位,并给予税收优惠,以强化地勘单位的公益职能,加快融入地方,服务好地方。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