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摘 要】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全国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地质调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规划》指出,地勘行业要加快提升地质调查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进地质科技创新,促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和矿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地质工作保障。在此背景下,地勘单位面临巨大挑战,必须积极融入市场,寻求转型发展。现金流是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对于保证地勘单位的运营现金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通过对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了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 应收账款
一、 地勘单位应收账款发展现状
地质勘查从广义上可理解为地质工作,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运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地质勘查方法,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地勘单位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存在体制僵化、市场竞争力弱,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对地质勘查投入明显减少。另外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地勘单位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把工作重点都集中在如何承接更多的项目上,忽视了应收账款的管理。盲目采用赊销策略争取市场,未考虑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项目款回收时间、付款途径和信用状况,直接导致了项目完工后结算困难、收款困难等系列问题。致使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金额逐年增加,收入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现金流,仅是虚增了账面利润,加大财务风险,甚至可能造成资金断裂,制约了地勘单位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地勘单位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缺乏追款意识
现阶段大部分地勘单位,未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地勘单位管理者一般都是地质相关专业的背景,缺乏财务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内部应收账款管理比较粗放。各种台账和对账资料、手续不健全,合同、工程决算、工作量确认等必要的手续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更侧重收入与利润等经济指标,较少关注现金流等问题,导致从管理者到应收账款的回款责任人至上而下缺乏追款意识。另外随着项目责任人调岗、退休,其余人员更不理解项目情况,增加了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地勘单位缺乏规范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依旧停留在已逾期的清欠工作层面上。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并未将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执行到位,导致应收账款金额连年居高不下。
(二)勘察服务项目周期长,专业性强,应收账款回收不确定性大
地勘单位的主要服务是对外提供勘察服务,而此类勘察设计项目周期长,应收账款不确定性大。项目通常伴随着整个项目投资周期,时间跨度大,根据业主需求量身定制。一方面客户违约后,企业难以再次出售,另一方面,当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或者不愿意支付,勘察设计企业很难实施强有力的手段来进行催收。此外有些工程项目还会因国家政策、业主经营战略、疫情等变化造成停滞。项目完工后,还会留有质保金,达到一定年限以后才能收回。因此,从前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到最终收回资金,整体时间跨度大,客户无法支付难以采取有力手段催收,应收账款的收回具有不确定性。
(三)地勘单位项目和客户因素影响
地勘单位经营业务范围广,涵盖找矿、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地灾防治、地质勘察等。工程建设项目中勘察设计费用占比较小,合同金额小。因此,一些地勘单位的项目呈现数量多、金额小的特点,通常由一人管理数个项目,难以保证实时跟进,有些项目甚至在结束后无人清账。此外,地勘单位客户中政府单位占较大比重,此类客户信用等级高,收款风险低。但近年来,经济增长减速,财政吃紧,地方财政拨款速度变慢,政府类的应收账款滚存量不断增大,账龄长,催收难度大。
三、完善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和业绩考核制度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防范风险,消除风险带来的企业损失。地勘单位应建立由领导班子、财务部门、经营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出具应收账款风险排查报告,提高单位整体风险评估与控制意识。财务部门需承担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预警;项目负责人则应充分掌握项目进度,对达到付款条件的项目及时向业主办理结算手续。
地勘单位的业绩考核体系中,未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地勘单位应每年对项目人员经营成果和资金回笼进行考核,对责任失职进行处罚,对加快回收进行奖励。建立健全业绩考核体系、挂钩应收账款回款率不仅有利于提升项目相关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减少坏账和企业经营风险。
(二)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
客户信用评级制度有利于防范商业风险。地勘单位应根据客户历史合作情况、客户资信情况,客户经营能力,并结合友好单位和专业机构的评价,对业主偿债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优先选择支付能力强的客户和信用良好的客户合作,提前将沉没成本控制在最低,从而避免承接一些无法回款的项目,在源头上将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降到最低。此外,地勘单位可以通过对客户电话回访、天眼查等软件查询以及现场拜访等方式,对名单制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复盘评审,根据评审情况对客户授信额度、授信期限进行调整优化。
(三)重视项目合同的管理
合同具有约束力,约定了付款时间、条件,还将在诉讼时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地勘单位应高度重视合同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加强合同的签约管理,许多项目合同未签但人员已入场,甚至部分项目完工时才补签合同,若客户违约,将造成巨大损失;其次要注重合同条款的内容,合同订立需要财务部和法务部的审批,确保金额、付款时间等重要条款清晰,避免出现对自身不利的霸王条款和模糊条款。市场营销部做好项目台账的登记工作,及时登记新签合同,付款时间和条款。
(四)加强对项目竣工验收和办理结算手续的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地勘单位要及时提交成果确认书及各种报告,资料交接后让客户签字留底,避免后期因手续不完善造成的项目款拖欠问题。项目完工后,应及时督促建设单位办理竣工验收,抓住竣工验收和结算的重要节点,及时收取项目尾款。很多业主由于不愿意支付尾款而迟迟不进行项目的验收,有时会存在项目已经完工但仍旧不办理验收手续的现象,造成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为规避风险,地勘单位应与业主保持沟通,积极推进结算;另一方面要尽量保证项目团队的稳定性,尽量不要中途更换项目负责人,以便尽早办理竣工验收和结算。
(五)设立应收账款清收小组
为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地勘单位可设置专门的清收工作小组,在组织措施上保障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清收小组联络各个部门,协助解决回收问题。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台账,逐笔登记单位所有应收账款,落实收款责任人。对所有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划分出收账的难、易程度,按每笔账款特点制定催收方案。清收工作小组可以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催收,并定期分析回收情况,不断反馈总结。持续跟进重点款项,一些重要金额大项目请上级领导介入,判断催收无果的项目,及时采取法律手段。
(六)及时进行法律诉讼
法律诉讼具有实效性,双方确立债权债务的时间超过三年后,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一些客户情况应当重点关注:反复协商后客户任拒绝付款;客户违约情况频发,有重大未决诉讼;客户经营困难,面临破产。在面对此类客户时,地勘单位应高度警觉,及时向法院起诉,以保护自身权益。但起诉时应考虑未来是否继续合作,以及诉讼成本等问题。诉讼还会对客户有威慑作用,客户可能会为了避免陷入债务诉讼而选择按期支付款项,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
四、结束语
随着地勘单位不断转型发展,对资金需求的不断提高,庞大的应收账款可能让地勘单位陷入现金流紧缺的困境。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回收,提升整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助于地勘单位在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芳.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22(03):113-115.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2.03.039.
[2] 郑宇虹.对于地质勘查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J].商讯,2019(36):181-182.[1]
[3]刘蕾.当前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及其清收对策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6):3-4.DOI:10.19921/j.cnki.1009-2994.2021-06-0003-002.
[4] 文春丽.勘察设计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探讨及应对措施[J].商讯,2021(13):117-118.
[5]江鑫.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现代商业,2021(36):135-137.DOI:10.14097/j.cnki.5392/2021.36.041.
[6] 谢小霞.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应用——X地质集团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案例分析[J].当代会计,2019(24):96-98.
[7] 江春慧. 湖南JX园林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5.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