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地质文化建设必要性和构建途径思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302论文类型:其他

地质文化建设必要性和构建途径思考

【摘要】地质文化建设成果是国家地质事业本质内涵的根本体现,同时也是决定地质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于地质文化建设必要性剖析结果,切实梳理地质行业当前文化建设实践现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详细阐明地质文化建设基本原则,继而从多维角度出发,提出推动地质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健全地质文化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关键词】地质文化;必要性;构建途径

 引言:党中央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构成,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于地质行业而言,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促进行业推陈出新、助力文化传承发扬的必然途径。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地质事业进入新的发展征程。然而纵观地质文化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其在文化氛围、创新动力、管理体制、发展思维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短板问题。此类情况迫切要求地质行业进一步巩固文化建设根基,健全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地质文化建设创新路径,如此才能保障地质行业发展具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地质文化建设必要性

市场经济形式复杂多变,行业发展始终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实践证明,经济物质力量等有形载体并不足以支撑行业在逆境中稳固发展地位,其必须要同时立足于坚固的软实力——行业文化建设成果,来保障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审时度势、度过难关

(一)助力行业发展战略落实

改革发展新阶段地质文化创新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党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明确强调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只有保障文化生产力,方可激发行业竞争力尤其是在现今以知识为引领的时代发展新趋势中,文化作为独属于人类的非硬性生产力,关系到所有行业能否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继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传统行业中地质领域作为支撑多领域工程项目开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行业不仅要重视行业管理、科技创新的驱动价值,更为关键的是加强行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如此才能助力地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二)推动地勘单位改革创新

我国地勘单位在长期实践与发展中,所存在的人才储备短缺、改革动力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功能覆盖单一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地质工作从业者在业务方式、思想理念方面也发生极大变化。目前勘单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在所出台的有关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系列政策中切实强调,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是未来几年内的重点工作对于地勘单位而言,必须要切实推动地质文化创新,继而以文化为引领促进事业体制改革转型,于实践之中打造契合发展实际的地矿文化,如此而来才能开辟地质文化建设新阵地,夯实地勘单位发展之根基

(三)促进地勘经济价值观转变

地勘经济在地质行业逐渐崛起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构成。迄今为止,地勘领域已实现用人社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多样化、经营企业化等多方面革新,地勘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逐渐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向。公众对于地勘经济领域中各行业的观念认知也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地勘行业文化、治理架构、运作体系甚至于业务准则也同往日大不相同。其已改变传统价值观中“重价值、重精神”的主导思维,而逐渐向重集体利益、重实质内容转变。而此类在思想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便是由地质行业文化建设引领为导向,因此地质文化建设对于推动该行业经济领域企业文化的推陈出新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价值。

(四)引导行业管理制度革新

作为我国能源开发、工业生产的探路者,在经济属性层面,地质行业同时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目前就工作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来看,地勘行业已经基本实现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因此其行业管理制度以及理念也应当契合市场整体发展趋向,逐渐向现代化管理体系相靠拢。不仅如此,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内控机制等相关内容也应当持续随市场需求而革新。显而易见,地勘管理者以及下属职工的思想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由地质文化而引导,而传统地质文化已经无法同行业管理制度革新与转型需求所契合。因此,推进地质文化建设与革新是引导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导向。

二、地质文化建设现状梳理

(一)地质文化建设受限

行业特点决定文化建设高度。就性质而言,无论是行业普及度还是相关从业者规模,地质行业相较于其他领域都更加闭塞因此从社会层面来看多数群体对于行业知之甚少。上述情况为地质文化建设造成极大挑战,优秀地质工作者的卓越事迹也难以跨出行业外而被众人得知。长此以往,地质行业在社会范围内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与理解,而行业管理层也难以提起对地勘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忽略了文化建设对于行业引领的重要价值,地质文化建设也举步维艰。

(二)文化创新缺乏驱力

缺乏创新动力也是地质文化建设现状中的一大显著短板。目前多数地勘单位依然沿用传统依附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加之管理程序以及相关机构过于庞杂,主营业务经营主体职能界定不清,导致地勘单位上下皆缺乏自主创新经营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压力与多种非市场影响要素的作用下,地勘企业难以在脱节的运行体制下迸发文化创新动力,无法将行业振兴同地质文化建设切实联系起来,改革创新更是无从下手。

(三)文化认同亟待提升

地质行业在经济体系转型过程中已经实现价值理念的重塑,经费投入、职工环境以及人才队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从内在层面来看,地质企业职工对于本行业的精神认同依然有待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尽管体制转型颇有成效,但是职工对于地质事业的文化自信却显著降低,尤其是科研工作者也逐渐开始出现急功近利之现象,内部思想建设的发展局限导致地质文化建设举步不前。所以,随着地质行业的持续发展与革新,各地勘单位以及相关工作者有必要积极探索地质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思路,重塑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业文化自信,构建符合新时期背景下地质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地质文化体系。

三、地质文化建设基本原则

新时期背景下,地质文化建设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其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系统性工程。构建地质文化发展新格局,应当依据下述三项原则予以开展:

(一)兼顾发展理念与地质特色

地质文化建设既要秉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的发展理念,也要具有富含独特时代特点与价值意蕴的地质特色。所谓地质特色,涵盖地勘业务、人才队伍、运作理念等多个方面的特征,其在发展中将不断基于固有基础而革新、传承。 地质特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合,是时代发展对于地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发展对于文化格局构建的基本依托。

(二)兼顾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

文化发展始终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对于地质文化而言,其构建过程不仅要依托于行业优秀文化的积淀,也要在同其它文化体系的融合碰撞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革新。目前,在能源供需结构变革形式的推动下,党中央与有关部门对于地质工作重要价值的认知与日深化,地质工作也即将进入发展的紧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地质文化建设更应当切实立足于时代发展对于创新性的迫切需求,协调好新时期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

(三)兼顾行业振新与细节落实

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地质文化建设必须要从政策、理念、行为以及物质支持四个层面着手,将行业振兴作为宏观目标,切实着力于文化建设的阶段细节,做到整体调控、统筹兼顾,由此持续且循序渐进地深化地质文化内层特征,将地质文化的引领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实现。

推进地质文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对于地质行业而言,地矿文化承担着引领思想创新、助推行业振兴的重要作用。将地质事业发展同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提升对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构建与新时期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地质文化新局势,才能保障地质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继而才可作用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重视精神引领价值,确立地质文化构建目标

地质文化建设离不开领导决策层的正确引领、规划、指导、调整、落实、优化。因此在地矿行业发展进程中,领导层必须具有基于实践感知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正确决策能力,如此而来才能够将想法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去,进而引领广大地质工作者共同投身于行业振兴进程之中。

所以,地质行业各企业管理层首先应当重视地质文化精神引领价值的重要意义,其应立足于实际运作现状,明确下述三点内容:首先,确立地质文化构建目标,简而言之即是明确本行业、本单位发展须建设怎样的行业文化;其次,切实促进行业文化理论塑造和实践推动的结合,继而在探索过程中持续优化与改进最后,重视地勘单位文化建设与自身工作特点的相互契合以往在地质领域中广为推崇的三光荣精神,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地勘单位管理的精神引领需求。随着行业形势与发展动态的起伏变化,地勘单位管理层应当立足于地质文化客观发展现状以及主观影响要素,依据地质文化构建目标,持续地向其中注入发展新动力。将地质行业改革目标作为切入点,细化长久发展战略目标为阶段性规划,切实结合员工个体发展目标与单位可持续文化建设目标,保障地质文化构建目标的有序落实

(二)立足传统文化积淀推进地质文化创新升华

三光荣、“四特别”是地勘行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励志精神,其为地质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石。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就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积淀成果予以传承和创新,不断为地质行业文化精髓赋予新的高度和内涵。首先,要切实把握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地质文化建设的积淀意义,立足于地勘行业全体职工对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共识,挖掘其内涵、总结其精髓、升华其要旨,基于战略高度层面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其次,无论是地勘单位还是基层员工,都应将切实弘扬地质精神作为基本准则。地质行业发展历程之中,英雄队伍所作功勋事迹比比皆是,其为地质行业后来者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地质单位更应当以此为典型,通过文化研讨、座谈会、专项培训等途径,在广泛宣扬前辈工作者卓越事迹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将先进文化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武装力量,提升文化凝聚力,激励其不断前行和奋进;

最后,摒弃传统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地质行业被固化的陈旧价值观念,突破思想壁垒,探寻新市场形势下多元化的文化要素,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下形成契合发展实际的文化理念,并为其赋予全新的内涵。如此而来,才能广大地质工作者树立起对于地质文化的强烈自信,让所构建的地质文化满足全体职工需求,并切实契合市场发展形式,继而立足于地质行业振兴目标,实现地质工作者竞争意识、工作准则、大局意识、思想价值观的重塑与优化

(三)构建地质文化阵地,协同助力行业振兴发展

地质文化建设承载着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保障行业有序稳定发展的重要职能,因此不能将地质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本行业范畴,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质文化建设过程之中,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构建基于业内、业外的地质文化新阵地,协同助力地址行业振兴发展。其一,政府或企业单位应当增加文化建设财政支持,重点优化文化活动硬件设施条件,构建积极、浓厚的地质文化氛围;其二,拓展地质文化建设阵地,将触手延伸至新媒体以及线上等多种平台,例如构建地质科普公众号、微博官方号或文化报刊等,利用舆论或新闻手段展开大力宣传,发挥新媒体的正向引导价值与传播优势,宣传地质工作者的卓越事迹、弘扬其精神风貌,利用形象品牌效应广泛宣扬地质文化;其三,积极组织多元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地质文化建设推进至基层群众之中,以多样表现形式进行地质文化的普及,由此增强地质行业在大众心中的熟悉感与认同感;其四,重点着力于地质文化产品创新创作,与不同领域的艺术人才合作,以地质文化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创作。将地质领域优秀团队、先进科研成果、工作典型、关键实例等相关题材,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题或灵感来源,将文化建设触手延伸至文学作品、科普知识、剧目影视等领域,将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以及风貌真实地体现于大众视野之中,赋予地质文化以鲜活的生命力。

五、结语

推进地质行业文化建设,须立足于地质事业发展的根本需求确立文化建设目标,从发展战略高度进行整体布局,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精神的引领力量,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不断与市场发展状态相适应,同时由主管部门牵头加速地质文化阵地构建,采用多元途径助力地质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其应有成效,最终实现文化软实力同经济硬实力的“两手抓”。

 

参考文献

[1] 冯小鸽. 对地质勘查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  2021.

[2] 高焕毅. 地质文化建设"三论"[J]. 今日财富, 2019(9):2.

[3] 崔文君. 新时代城市地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工会博览, 2018(25):3.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