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找矿核心竞争力,保障资源能源安全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粮食,是事关人民生活、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础原料,是社会发展的必争初级产品,同时也是全球发展、国际产业竞争的聚焦点。地勘单位历来在找矿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生命军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实现了找矿战略行动重大突破,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当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矿业产业链的谋划与布局,资源的争夺愈演愈激烈,这无疑给当代地质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局势下,地勘单位唯有不断打造找矿核心竞争力,方可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就此,本人谈几点浅见:
一、找矿要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矿业政策,以引导地勘单位科学战略谋划。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能源与资源需求不断加剧,随着新一轮的能源变革,我国要想实现全世界领跑并完美弯道超车,势必在风电、光伏、储能、特高压、新能源汽车方面大力发展,在这种强大的国家战略需求背景下,无疑给地勘单位找矿指出了坚定的方向。一是能源矿产需求方面要大力发展利用高效清洁能源,可在浅层低温能、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方面深下功夫,二是金属矿产需求方面,结合能源变革需求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下,地勘单位要在铜、铝、锰、锂、钴、镍、钒、钛等关键矿产矿种方面狠下找矿功夫,为国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三是非金属矿产需求方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对大尺寸硅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的需求,地勘单位应加强对高硅、高钙、晶质石墨、陶瓷土、陶粒页岩等非金属矿产的找矿研究。四是矿产的调查、勘查、出让、开发利用均与矿业政策、国土空间规划息息相关,要弄懂弄实矿业权设置条件、出让条件,要弄清地方产业政策,要查清管控线、保护区、敏感地、重大基建与矿业权设置关系等。
二、找矿要有新区域和新矿种的突破,以扩展地勘单位找矿领域。
一是要在原有的成矿带从面上突破,寻求新的浅-中部的找矿靶区。成矿带在地质构造、地质发展演化、成矿作用及矿床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共性,带内已经发现的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实现“以旧矿找新矿”的面上突破;二是要由原来的成矿带向深部突破,要由1000米延深到1500米、2000米、2500米甚至更深部区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浅部矿产资源注定已无法满足长期需要,向地球深部进军,向成矿带深部找矿已成为地质找矿工作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开发深度多小于1000米,而世界上矿业发达的国家勘查开发深度已经达到2500米到4000米,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同时随着我国深部资源预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建成3000米以浅的深部矿产预测系统,这为后期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极大助力;三是要在以往暂未取得成果而又未否定的区域继续深耕挖掘研究论证寻求新的突破。以往找矿工作受限于成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技术手段,存在较多的需要继续深耕挖掘的找矿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地勘单位应积极引入新的找矿思路和技术手段,大胆进行成矿预测和找矿验证工作,争取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四是要借助技术优势大胆走出去,积极出省出国。地勘单位要充分利用以往“走出去”工作经验,积极收集国内外矿产勘查开发资料,梳理总结国内外找矿工作主要进展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开展可行性分析,提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省际、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重点矿种、重点国家和地区,同时确定相应配套措施,为后期真正实现“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五是要对接省内、市内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走出传统“朋友圈”,建立新的战略“朋友圈”,合作共赢。在新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正在布局纵向发展、多远发展道路,矿业成为众多大型国有企业的首选投资领域,地勘单位要把握住机会,利用自身矿产勘查开发优势,积极为有志于发展矿业经济的大型国有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在合作中谋求双方的互利共赢。
三、找矿要有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加强地勘单位理论基础建设。
目前的找矿靶区更加深了,地表植被覆盖率更加高了,甚至有些地方是全浮土覆盖,找矿难度更加大了,勘查技术方法有待更新,一是要解决高地表覆盖率的问题以准备有效地提取地表基本地质信息。二是要解决深部矿体延深(伸)的稳定性以有效地预判空间展布,为重型工程布置提供依据。三是提高钻孔见矿效率,提高勘查整体绩效。四是加强三维可视化技术、深部钻探技术、“三维多元”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和等现代化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向地球深部进军。五是找矿工作始终要以新理论为突破点,加强成矿理论、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加快推进矿产勘查工作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重点成矿区带、大型矿床等三维立体模型,指导深部找矿突破。六是创建适合自身单位长期发展的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观测基地等科技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在特定单一矿种有绝对的找矿核心竞争力。七是积极开展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突出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地质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四、找矿要有新装备,以提高地勘单位勘查效率。
随着找矿向地球深部进军,向高覆盖区高切割区无人区转移,现行勘探设备已无法满足现实找矿的实际需求,要统筹解决好多种勘查手段并举的勘查装备的更新换代。一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用在深部钻探找矿太恰当了,地勘事业单位钻探设备陈旧且满足不了当前深孔、斜孔的需求,再购置重型资产不现实,要寻求与地勘企业深井钻探公司合作共赢。二是随着绿色勘查的升级,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高质量完成地质找矿工作,特别是在高山峡谷、森林和草原等特殊地质地貌区钻探取样,可考虑使用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新能源电动钻机和新能源电动冲击取样钻机。三是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矿产资源勘查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地勘队伍装备水平,推进矿产勘查装备的现代化,比如多功能电法勘探仪器确保有效勘探深度提高到1000-2000米,高性能成像测井、高光谱、高精度磁法技术与设备等不断发展创新。四是深部和覆盖区找矿以及西部特殊景观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探设备以提高了找矿效率。五是解决地质井钻进期间易发生的井漏、掉块、缩径等钻探工艺的设备问题以提高钻孔技术质量,可考虑引进新型钻探用液压式扩眼器,扩眼器入井后,通过向钻具内投入钢球封闭内管,只需注入小排量钻井液即可推动刀翼伸出扩孔,具有对泥浆泵压力和排量要求低、压力损耗小等优点。
五、找矿要有创新团队,以提高地勘单位创新发展动力。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面临巨大的创新挑战。地质找矿作为一项专业化较强的技术密集型工作,找矿人才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找矿工作的成果大小、技术含量高低,更直接决定了找矿工作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地质找矿工作更应与时俱进,着力打造新型找矿团队,从人力上取得突破,积极从以往“重生产经营,就项目而项目”的传统思维模式转换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地矿”的新理念,确保找矿工作不落伍,找矿人才不掉队。一是盘活存量,以“传帮带”方式形成全员创新的氛围,以现有技术力量为基础,加强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通过自我提升、相互促进的形式,充分调动每个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技术人员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成果、取得新认识;二是合作共赢,与院校、大型企业交流学习,人才互动。通过合作交流模式,鼓励技术人员拓展思路,积极提升,继续深造。期间以合作项目为载体,将项目与技术人员、院校老师、合作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支持鼓励创新。从转变观念入手,引入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用人机制,制定精确、公开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不搞平均主义;四是加强综合性人才建设,打造勘查-开采-选冶-市场全链条的的人才梯队。以往只了解地质成矿理论、找矿方法手段的技术人员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地勘行业需要,地勘行业的发展需要了解勘查-开采-选冶-市场全链条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地勘单位应拓宽思维,从人才梯队入手,做好行业上中下游布局,从逆向思维出发,解决好“市场需要什么矿产、找矿需要什么人才”的问题。五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综合互补型的技术支撑与创新体系,建立健全鼓励矿产勘查科技创新的机制。六是积极开展低品位资源、难利用资源和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选冶技术的研究,将以前无法利用的“呆矿”转化为可供开采的资源,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取得创新突破,并形成特定团队。
六、找矿要有勘查成果收益分配,以提高地勘单位找矿激情。
一是承担国家出资的找矿项目,勘查形成了大中型矿产地,探索应分享勘查成果的权益,享有一定比例的矿业权利益分成,对突出贡献的技术团队予以奖励或更多项目支持,另勘查费用可与提交的资源量挂钩,鼓励地勘队伍找大矿找好矿。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地勘单位可通过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折股参与到地质找矿风险投资,分享找矿成果收益。三是以企业方式管理运行的地勘队伍可探索采取“订单式”找矿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资本与自身技术优势结合新模式。地质勘查企业与国有大型矿业公司合作,借钱融资找矿,一旦确定具体合作矿产地后,明确双方权益,矿业公司出资购买权益,地质勘查企业在自己的权益中返还所借资金。然后再融资、再找矿、再合作。全过程始终以经济关系为纽带,实现资本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四是继续探索国家出资的矿业权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问题,既对国有资金有效利用又对地勘单位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地勘单位可在矿业权流转中形成灵活的应对机制,大大提高其地质找矿的积极性。
地勘队伍要继续发挥地质找矿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提高找矿核心竞争力,紧密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地质找矿工作支撑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能力水平,切实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实效。既增强能源资源初级产品国内生产保障能力,又守住能源资源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本网站所发布的论文为2023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