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益一类地勘单位履行“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与实现转型发展新路径——以宁夏地质局为例
摘 要: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全国地质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地勘行业体制改革提速增效,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以下简称“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公益一类地勘单位履行好“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推动实现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地勘单位在推进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总揽当前地质行业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和实现转型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宁夏地质局为例,指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公益一类地勘单位履行“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与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 地勘单位 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正 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自然资源部出台了三项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文件,建立了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平台,初步构建了新时代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得到重新确立,转型升级成为实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总揽当前地勘行业新形势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地勘行业体制改革提速增效。中央“放管服”深化改革对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也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
1.1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地勘行业呈现“三增一减”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通报》显示,2021年全国地勘行业出现“三增一减”,“三增”是全国地勘单位现有在职人员42.83万人同比增长5.60%,全国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4047.24亿元同比增长22.61%,全国地勘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工资达到11.34万元/年同比增长5.88%;“一减”是全国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设备净值为123.13亿元同比减少4.73%。在资金投入方面,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3.81亿元,同比增长7.5%,这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总体来看,我国地勘行业逐步克服不利影响呈现恢复势头,但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超预期冲击,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1.2 地勘行业积极行动,产业升级逐步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从《2021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报告》了解到,为延伸和拓展服务领域,华北地勘局将地质工作切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为聚焦政府和社会需求,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出台了《服务临沂经济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服务方案》;为提升公益服务支撑效能,安徽省地质局在公益服务支撑上做到“主动响应、有求必应、迅速反应”;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大力推进遥感技术应用,各省都在充分展现职能职责优势,着力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发展。
1.3 国家释放有力信号,地勘行业步入“新常态”
2022年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水平,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今年全国“两会”就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问题做了重要阐释。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信号,为地质勘查行业创造了更加公平、更加良好的需求环境和发展空间。
2 “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和实现转型发展互为促进
地质系统推进深化改革,“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并没有改变,反而在新发展环境、新发展形势下更加坚定。新的改革促生新动力、促进新转型,而转型决定着地质工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对地勘行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抓住“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前提
地质工作特别是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是地勘行业立身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地质队伍公益职能的体现。在新的形势下,以需求为导向,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培育新技术优势,创新地质工作手段都离不开“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的方向引领。地勘单位只有牢牢抓住地质工作公益性属性,紧紧把握为政府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技术优势,才能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谋划转型发展的总体构想、产业布局和重点任务,激发新思路、新方式,创新新体制、新机制,探索深化改革新路子。
2.2 实现转型发展是做好“三性”地质工作的迫切需求
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催生力量,地勘行业必须要主动转型,才能抓住发展机遇、适应发展变革,地质队伍的传统勘查手段、找矿方式、发展理念必须进行自我更新,才能更加精准、更高质量、更广领域的履行好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属性要求。
2.3 二者共融发展是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履行好“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与探寻转型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地质队伍只有紧抓“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壮大自身能力、探索创新驱动力,转而为自然资源管理全领域、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为寻找接替资源、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才能全力服务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3 以宁夏地质局为例,探寻发展新路径
2021年,宁夏地质局全面完成了地质系统深化改革,是全国唯一一个所属地勘单位整体进入公益一类的省局,打造了一支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专业科学、高效精干的公益地质队伍。这次改革,符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符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内在要求,更符合全区发展实际,中国地调局对宁夏地质局的改革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3.1 深入推进深化改革和能力建设,为地质工作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宁夏地质局牢固树立需求导向的发展理念,主动实现从传统地质工作思路向以“地球生态系统科学”为核心内容的大地质理念转变,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工作“为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公益地质服务、为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提供地质技术支撑”的职能定位。打造了“一院一专、一院一特”的专业格局,将下属地勘单位按照调查对象(基础、煤炭、矿产、水环、核)、技术手段(物化探、遥感)、服务方式(地质资料、地质科普及成果展示)进行优化重组、定名定位,精简、培优干部队伍,强化地质科技的支撑作用,重视效能目标管理的“杠杆作用”,构建起“全行业管理、全公益服务、全财政保障、全技术支撑”的新发展格局,在全国省级地质行业中形成了可推广借鉴的“宁夏模式”和“宁夏经验”。
3.2 切实履行法定公益职责,“三性”地质工作成果显著
近年来,宁夏地质局立足“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切实履行公益性法定职责,在资源安全保障、地质技术支撑、公益地质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全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宁夏地质局紧跟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区内开展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地方急需矿产资源勘查、煤炭等能源保供方面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精准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全局各地勘单位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地质成果转化上不断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提供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多维度的基础数据支撑和地质技术服务。三是着眼“宁夏所需、地质所能”,紧跟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充分运用地质物化探专业技术、高分中心遥感观测技术、放射性环境调查以及碳储碳汇地质调查等技术,在深井探测、特色农业发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双碳”目标落实上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数据。
3.3 紧盯大局谋划业务方向,转型发展初见实效
深化改革后,宁夏地质局在做强传统地质工作、主抓核心业务、履行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地质业务的转型发展,发展方向符合新时期地质工作新格局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新要求。①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转型,主动融入国家、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参与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在全区生态红线划定、用水权改革、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方面体现了“地质价值”。②向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方向转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推进绿色勘查,开展了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和煤炭清洁利用、土壤富含元素、深部探测等领域的调查研究,为自治区制定资源决策规划、统筹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③向防灾减灾救灾方向转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完成日常排查任务的基础上,编制多项宁夏灾害风险普查调查相关实施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也纳入了自治区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多次参与应急救援,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全方位地质支撑体系。 ④向农业地质旅游地质方向转型,围绕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与布局,持续推进六盘山旅游资源、古生物化石挖掘、科普等旅游地质资源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了地质工作在自治区全域旅游开发中的作用。⑤向城市地质方向转型,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乡村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内容全面介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自治区重点产业布局、重点工程建设规避地质风险提供优质服务。⑥加强地质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局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与地质业务深度融合,建成了高分数据应用中心、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多项地质专业应用系统,在宁夏政务云平台上重点发布多项成果资料,以信息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能力显著提升。
3.4 存在的问题
宁夏地质地勘单位转型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仍存在对“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把握不准确、自身队伍发展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地质人才紧缺、科研能力底子薄弱等问题。这是宁夏局的个性问题,也可能是全国地勘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认真关注并思考破解之策。
3.4.1 对“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把握还不准确。对“三性”地质工作规律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发挥的不到位,能够介入黄河几字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项目不多,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4.2 普遍缺乏对地质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指导监管。地质工作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近些年政府层面政策扶持力度各有不一,在《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下,据了解黑龙江、四川、陕西、河北、安徽、山东等省份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关意见或方案,但包括宁夏地质局在内仍有部分地勘单位持观望状态,地勘单位“打工者”的现状还未彻底改变。
3.4.3 激发科技创新、开拓服务领域、谋划转型发展主动性不足。对地质工作全面融入、跟进服务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研究还不透、用力不够,地质科技创新工作力度还没有完全激发,特别是对标“双碳”目标、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地质工作的科研方向、项目实施、转型升级的思路不宽、方法不多、效果还不明显。
3.4.4 高、精、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到位。地勘主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新业务领域人才转型慢,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急需人员自我培养能力不足,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断层现象。
3.4.5 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需进一步提振。部分干部职工存在安于现状的“躺平”思想,创新突破、实干担当的热情有待提高,眼界、理念、能力与新时期地质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4 破解之策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质工作要为解决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和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不断贡献“地质智慧”,才能彰显使命价值,焕发生机活力。因此,公益一类地勘单位更应该要坚持好、履行好“三性”地质工作基本定位,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