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摘要:目前我省共有25个矿山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涵盖磷矿、铅、锌、金、铜、钨、锗、煤、水泥用石灰岩矿等我省重要矿产资源。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省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情况,总结了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典型模式,分析了我省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绿色矿山、模式、对策与建议
1.引言
云南省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云南矿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成了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磷化工基地,形成了包括能源(煤炭)、钢铁、有色、磷化工、煤化工和建材等在内的一套完整工业体系。矿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涵盖了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化工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为促进云南省整体矿地融合发展,推动矿业产业转型升级,我省一直积极努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早在《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中就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的要求,并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建设,在资源绿色开采、高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化矿山运营、矿地和谐、共享收益方面树立了一批典型,先后有28个矿山企业分批次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17年10月16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函》(云国土资规〔2017〕132号),明确要求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国土资源局,结合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布局安排,按照国土资源部文件要求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标志着我省绿色矿山迈入了新的阶段。
在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引领示范下,我省大中型矿山企业率先投身建设绿色矿山,为矿业绿色发展打下了基础。目前,我省共有25个矿山被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其涵盖磷矿、铅、锌、金、铜、钨、锗、煤、水泥用石灰岩矿等我省重要矿产资源,为我省下一步全面建设绿色矿山奠定了基石。
2.绿色矿山建设模式
随着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整体推动,全省各地涌现了很多成功经验,并且在生态修复、开采方式、资源高效利用、矿地和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典型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在行业模式的带动下,各矿山企业纷纷效仿,争做标杆,有力的带动了我省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随着绿色矿山建设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整体推动了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2.1高原矿区生态修复模式
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作为生态环境总体较脆弱的高原地区。近年来,我省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下,我省矿山依据不同开采时期的技术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制定和调整相应的复垦和生态修复方案,在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建设模式,最终实现矿山生态功能的修复。
2.1.1生产矿山“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生态修复模式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矿区海拔较高、生态环境高度敏感。为保护世界遗产地、保护国家公园、保护我国宝贵生物多样性生态基因库,企业在创立之初就以“高起点、大规模、现代化、环保型”为开发建设决策,确定走全面创新的绿色矿山建设道路,创建矿山与区域持久性可持续发展的“清洁、安全、绿色、科技”的发展模式。企业根据原生态优异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特征、水系分布情况,因地制宜打造各个功能分区,将“不破坏”即为“最好的保护”做到极致。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在采矿过程中,斥巨资投入生态修复、恢复植被,实现了生态修复力度大于开采速度的既定目标;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较大的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降低采场风险隐患,成为省内乃至国内露天矿山边坡生态恢复治理的教科书式经典案例。
云南天宁矿业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与矿山所在村小组,采取“村组出土地,企业出资金”的方式,按照生态康养基地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和绿化。所种植的植物均是通过反复对比试种后选定的。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目前,天宁矿业正在拟建康养旅游建设项目企业已走向后矿山时代的发展之路。
2.1.2废弃矿山“变废为宝”生态修复模式
我省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赤水河流域、九湖流域等重点生态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治理面积1.78万亩。完成金沙江及赤水河沿岸380座2.2万余亩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引领我省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恢复绿水青山,改善生态环境,使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不再欠新帐,加快还旧账”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新局面,为加快重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并形成了以生态旅游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生态修复模式。
传承记忆主导的生态旅游开发修复模式:2009年3月,东川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历经磨难与阵痛,东川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髓,重新安排河山,凤凰涅槃,再造东川,充分利用两千多年留下的采矿遗迹和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构建国际级矿山公园,历史遗留下来的采矿遗迹被规划为铜都历史采矿遗迹保护区,用于进行古铜文化科普教育;位于乌蒙山风光壮美的大小牯牛寨泥石流深沟,经过治理,现状已是溪流潺潺、满目苍翠东川的后花园;每年在东川举办的泥石流汽车越野赛,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永不重复的泥石流赛道,成为一张宣传昆明、宣传云南的亮丽名片。
转化功能主导的生态旅游开发修复模式:个旧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将废弃矿山“变废为宝”的新路子。政府选取锡城镇阳山片区为试点,关停、拆除选矿企业18家,拆除废弃厂房,平整绿化场地,在彻底切断污染源头的同时,有效控制了废弃矿山的环境风险,彻底改变了阳山片区散、乱、污的面貌,为主城区打造了一道绿色安全屏障(照片2-1、2-2)。从废弃矿山到绿水青山,阳山生态公园项目作为一个利用工业废弃矿山改造而成的郊野旅游景点,在为地方生态恢复与开发利用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探索性的实践。
|
|
照片2-1 个旧矿区生态修复前照片 (照片转载自澎湃新闻) | 照片2-2 个旧矿区生态修复后照片 (照片转载自澎湃新闻) |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模式:昆明大板桥石灰岩矿矿山经近十年的恢复治理,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矿区形成了完善的道路、截排水、供水、消防、绿化及管护系统(照片2-3,2-4),矿区景观优美、物种丰富,其中不乏红豆杉、罗汉松等一些名贵树种,树木成才后间伐出2/3进行出售,而剩余的1/3就无偿交给地方政府,通过有计划的“间伐”移植部分树种已实现了良性循环,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土地复垦利用与新的产业经济形成的互促共进,即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经济创收,还为当地提供生态就业,可谓一举多得。该项目的实施为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出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开源节流并举的实践模式。同时也完全符合“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环境治理新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
|
照片2-3 大板桥石灰岩矿区生态修复前照片 (照片转载自云南网) | 照片2-4 大板桥石灰岩矿区生态修复后照片 (照片转载自云南网) |
2.2绿色+智能化开采模式
金属行业矿山以提高回采率和无废开采为重点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煤炭行业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
2.2.1金属行业绿色开采模式
我省金属行业矿山绿色开采技术主要集中体现在部分大中型固有矿山企业中,虽然总体起步相对较晚,但部分矿山以提高回采率和无废开采为重点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麒麟厂自主研发的“膏体-废石联合充填技术”不仅实现了矿山的无废开采,还由于尾矿膏体固化体致密、坚硬,近似天然岩体,稳定性好,抗渗透能力强,有效防止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析出等技术特点,最大程度的还原了采空区的地质生态平衡,是我省乃至全国铅锌矿企业真正实现无废开采的典型矿山,且树立了地方标准。
除此之外,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铁矿针对不同的矿体赋存条件,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充填嗣后充填法、点柱式向上分层充填法,充分综合回收利用矿石资源;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积极开展自主科研和技术攻关,创造了中国第一个自主从“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全面掌握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的矿山;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通过对采矿方法的不断研究,利用充填法、空场法、崩落法三大类采矿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复杂条件下不断改进和完善,并及时调整各类采矿方法的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了回采率和工作效率。
2.2.2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模式初露头角
我省煤炭行业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和能源第一支柱产业决策部署,在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煤炭生产布局的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等多个部门印发了《云南省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实施意见》中,《意见》指出,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在各级政府的推进下,富源县老厂镇宏发煤矿率先启动,投资8000万元建成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装备带智能化控制应用程序的采煤机,机组具备自动记忆截割功能;综采支架靠红外探测技术智能移架,刮板机、综采液压支架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生产过程中,全部设备由电液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智能集成供液系统、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语音通讯系统进行集中远程控制,实现了工作面全部操作在井下集中控制中心或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一键操作、智能生产,现场只需少量人员巡检。
宏发煤矿作为一家私营煤矿企业,在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勇于尝试、敢于投入,实现了安全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不仅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综采综掘,也是全省首个达到安全生产一级标准化的井工煤矿。宏发煤矿践行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决策,在我省煤炭矿山企业智能化矿山建设方面初露头角,且势必会引领我省煤矿企业智能化建设高潮。
2.3金属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模式
综合开发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资源,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金属行业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云南省金属行业矿山通过建立产学研机构,研究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方案,并将科研成果有效运用于矿山生产建设中。
2.3.1低品位矿石的利用情况与技术攻关
以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为代表的企业“低品位复杂铜矿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已实现了对金、银、钼等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且伴生金、银选矿回收率均高于设计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矿山采矿损失率、贫化率、回采率均高于设计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将铜品位以最低0.2%为标准圈定地质储量(实际基建期间已将铜品位0.15%的铜矿石纳入回收利用范围),为今后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盘活了大量资源。
云南兰坪铅锌矿是亚洲第二、世界排名第十二位的特大型铅锌矿,铅锌金属储量达到1400万吨。但兰坪铅锌矿以中低品位氧化-混合铅锌矿为主,含泥高、品位低。2013年起,兰坪金鼎锌业技术攻关队伍把低品位工业矿利用的工艺思路延伸到冶炼工艺的领域,确定了难处理低品位混合矿“氧化锌浸出一萃取一电解”与“浸出渣再浮选硫化锌”联合的新工艺技术路线,使得锌总回收率达到92.06%;锌冶炼回收率达到92.34%,锌选矿回收率达到95.11%。这项新工艺与传统先选后冶工艺相比,属常温工艺闭路交叉循环,不排放CO2、SO2、NOx等有害气体,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锌回收率提高30%,矿石磨矿成本下降40%,废弃渣由危险固废降为一般固废,可降低65%的堆渣成本。
2.3.2难选冶矿石的利用情况与技术攻关
云南东川地区的氧化铜矿选矿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发明了原矿“常温常压氨浸-萃取-电积-渣浮选”的选冶联合新技术,顺应并利用了汤丹高钙镁难处理氧化铜矿石的特性。它一方面通过氨浸有效的回收易浸难浮的氧化铜矿物,另一方面又通过浮选有效的回收了难浸易浮的硫化铜矿物和伴生贵金属。所发明的选冶联合新技术,对矿石的适应性强,产品方案灵活,可根据矿石特性灵活生产铜精矿和电积铜,同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技术可靠,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成为了东川高钙、镁难选氧化铜矿新型选冶联合工艺的典范。
兰坪铅锌矿有大量的氧化矿石,一直处于无法利用的存矿堆放状态,成为矿山一大难题。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完成了硫化锌、硫化铅,硫化铁及氧化锌的分离,其中氧化锌的选矿回收率达70%以上,主元素锌品位大于25%;铁品位35%,回收率70%。下一步公司继续加大试验研发力度,解决后续硫化锌及氧化锌的选冶工艺,力争使选冶技术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2.3.3共伴生资源利用
我省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总体较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我省部分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率先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矿山产业,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产能,较大提高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微细粒金银铁难处理多金属氧化矿冶选联合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控氰抑铜富氧浸出-差异化优先浸吸-脱泥梯级磁选”整体技术的研发应用,攻克了北衙金矿含金、银、铁多金属氧化矿资源因矿泥结合铜含量高、银与锰铁共生率高、有价矿物嵌布粒度微细而难以高效综合利用的难题,获得了新技术,提高了难选冶金矿综合利用水平。成果应用后,金浸出率达94.80%,银浸出率达36.16%,铁回收率达55.54%,与原工艺流程相比,金浸出率提高了12.16%,银浸出率提高了15.14%,总铁回收率提高了18.44%。
除此之外,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麒麟厂已实现对铅锌矿资源中的伴生银、锗、铟、镓等资源的综合利用;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处理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中除回收锡外,还回收铜、铅、锌、钨、铋、银、铟、镉、砷、铁、硫等18种元素,是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高的单位之一。
2.4矿地和谐模式
我省矿山与地方共享资源开发收益,实现“开一方资源,惠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与周边的村民能够共享资源开发的红利。
2.4.1促进村民就业、助推集体产业发展
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落实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政策,为376名当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在建设期、生产期积极支持格咱村集体物流运输产业发展,将建设期、生产期运输任务直接委托格咱村集体经济物流公司承担。现两家公司物流运输合作发展态势良好,正常生产运营期运输任务14万吨/年,运费5270万元/年。迄今物流运输产业收入,已成为格咱村集体和农户主要经济来源。
2.4.2积极投身攻坚扶贫,援助新农村建设、搬迁
文山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温河乡南秧田钨矿矿惠及全县的人民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事业给予关心支持,历年来累计捐赠额达到1.12亿元;驰宏锌锗麒麟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积极参与矿村共建,其中2014~2020年共计矿村共建捐赠资金1600万余元,每年不定期组织开展义务支教、捐赠活动,成立“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组织机构,直接派遣人员进驻大海乡开展扶贫工作,自2017~2019年,公司对外扶贫捐赠支出共计3373万余元。
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寨锗矿一是及时通过一定的物质帮扶和文化帮扶,以思想脱贫带动物质脱贫;二是鼓励周边村民参与矿山业余文化生活,着力培养情趣健康的思想意识,村企共建总投资达1028万元;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投资14.79亿元用于搬迁安置,大力改善搬迁安置区周边居住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为加快当地产业转型和逐步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整合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增强投资力度,调动搬迁安置整体及当地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属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从根本上增强搬迁安置后的“造血”功能。
2.4.3企地共建、联合护矿
云南磷化集团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同行具有良好影响力的企地和谐建设品牌“云南磷化集团—汉营模式”。该模式由所属昆阳磷矿与矿山所在地辖区汉营村委会共建形成,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扶持集体经济,提供劳务和就业等方式,营建和谐矿山发展新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
3.存在问题
3.1绿色矿山建设资金支持政策尚未明确
当前,我省绿色矿山建设的资金均来自矿山企业主体。客观而言,绿色矿山建设本身需要较高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但目前我省暂时没有为绿色矿山建设设置的专项资金支持,尤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速回落、矿产品需求减弱、价格波动大、矿山企业经营压力大的背景下,对于云南省大多数中小型矿山而言,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投资负担,使得矿山不愿主动加大投入对原有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从而极大的限制了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
3.2绿色矿山建设基础薄弱,建设水平不平衡
绿色矿山建设基础总体较薄弱。部分矿山矿区环境有待提高,矿区功能分区存在布局不合理、分区功能不明显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布局。部分中小型矿山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矿山智能化建设水平总体偏低,多数矿山仅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型矿山专利、软件著作、论文等知识产权普遍偏少,矿山企业研发及技改投入资金幅度有待提升。
绿色矿山区域建设水平不平衡,从我省已建成的绿色矿山分布情况来看,绿色矿山多集中于滇中昆明地区,滇西北、滇西南等边远地区分布较少或者暂未建成绿色矿山。不同矿种、不同矿山规模之间建设水平不平衡,目前已建成的国家级绿色矿山绝大多数为大中型矿山,且多集中于磷矿、铅锌、水泥用石灰岩矿等矿种中。
6.对策与建议
6.1建议积极推进云南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
建议完善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针对云南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云南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完善云南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确定省级绿色矿山申报、评估、名录及评估专家的管理等要求;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调研的基础上,分行业、分批次制定并完善云南省省级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为我省进一步建设高质量省级绿色矿山提供评价依据、指标。
6.2建议加强组织协调
建议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进行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完善制度,抓好落实,认真做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总结、推广,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并严格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年终绩效考核体系,开展年度绿色矿山建设进展及成效评估,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
6.3建议强化监督管理
建议省级自然资源部门、财政、环境保护、水利、安监等有关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不定期对纳入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进行抽查,市、县级有关部门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的,建议从名录中剔除,公开曝光,不得享受矿产资源、土地、财政等各类支持政策;对未履行采矿权出让合同中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的,建议相关部门按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6.4建议加强绿色矿山培训
建议定期组织召开培训,结合最新政策、制度,对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评价指标、遴选程序等方面进行细化讲解;同时,以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专家对矿山进行系统培训,针对矿山在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综合水平。
6.5建议加强宣传力度
建议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资源宣传推广绿色矿山建设有关政策、技术方法以及优秀案例;广泛宣传绿色矿山建设典型经验和成效,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特别是矿山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绿色矿山、认识绿色矿山、认同绿色矿山,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复绿行动方案[R].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3.5
[2]云南省矿业循环经济与绿色矿山建设研究[R].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16.12
[3]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报告[R].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16.12
[4]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报告[R].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2018.8
[5]云南省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报告[R].云南省自然资源厅,2020.10
[6]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研究[R].云南省自然资源厅,2020.10
[7]刘建兴.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