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新常态下地质经济发展策略初探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2073论文类型:地勘经济

目前全球矿业总体背景显示,资源需求从全面高速增长转向差异化平稳增长,矿产品供需矛盾趋于缓解,资源价格理性回归。国内,受经济趋势影响,财政投入减少,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地质矿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广西第七地质队紧跟时代步伐,认真跟随广西地矿局加快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的工作方针,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历史群众基础和地质技术优势,扩大服务领域,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现就新常态下地质矿业发展进行探讨,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一点初步想法。

1当前地质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地质工作形势跟踪与分析(2014)》认为,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多级分化,国内经济步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受此影响,国际、国内矿产品需求不足,消化产能及去库存压力较大,主要矿产品价格震荡走低,矿业形势总体低迷。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投入稳步增长。

在此情况下,财政投入也发生了一系列调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总体减少;地方财政在地质勘查工作方面的投入下降明显;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减速回落。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进一步聚焦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

地质行业正处于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困难时期,在漫长的转变过程中,地质行业已经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变,由过去单一的地质勘探、纯粹为国家服务的工作格局逐步发展为多元化多行业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入了市场竞争。然而,在近年来的市场反馈可以看出,地质行业并未在纷杂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2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简要分析

财政投入方面,地质部门顺应全球形势已经做出了战略性调整,这一调整已经明显包含了极强的指向性,我们应充分解读这一思路,相应调整发展重心。

市场方面,地勘部门已经大刀阔斧的向市场迈进,积极主动地迎接市场的挑战,所谓“在商言商”,市场经济靠的就是竞争,而地勘单位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并未占据优势。

2.1 市场压缩

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球矿产品需求不足,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这种不利形势已传导到上游产业——国内的地质勘查工作。这是地质行业的现状,也是地质市场的现状。这是影响地勘部门市场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

2.2 竞争力薄弱

相对于许多“野路子”的民间企业来说,地勘单位由于长期享受政府优待,竞争力尚有较大不足。首先,缺乏创新的市场开拓理念,市场敏锐度不够,导致原有的市场已被抢占,难以“插足”。其次,进入市场的时间短,尚未形成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在市场中较难取得大的市场份额。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等因素,广西及邻省很多地勘单位因上世纪末困难时期不进人造成人材严重断层,或多或少均出现中坚型地质人才缺乏的情况,而有些单位专业分工化严重,复合型人才短缺,也极大地限制了地勘单位在市场中的发展。同时,事业单位固有的“铁饭碗”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化发展的要求摩擦越来越激烈,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促进地矿经济发展的几点探索

在国家项目方面,我们应紧紧追随党和国家的脚步,认真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物化探调查、矿产远景调查等,做好找矿的前期准备。

在现今市场项目格局的条件下,努力融入市场,博得立足之地势在必行。现针对上文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的探索。

3.1开拓市场

有调查显示,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人,有可能获得90%以上的份额;第二个进入市场的人,只可能获得开拓者市场份额的71%,第三个只有8%。现有的市场已被瓜分殆尽,后入场者就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分别从市场广度和市场深度上对市场进行开发。

3.1.1.开发海外市场

相对于内陆省份来说,广西与越南毗邻的地理位置,以及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使得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地矿局开展的“走出去”活动卓有成效,与柬埔寨、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均有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掀起了地勘单位“走出去”的浪潮。我队也积极联络了缅甸的公司洽谈玉石鉴定等方面的合作,虽然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但也通过这走出国门、开拓市场的第一步看到了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在我国毗邻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跨境带上,同样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3.1.2开发大地质市场

地质矿业发展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冲击持续低迷,但我们应看到,在业内许多其他方面还是大有可为。中央财政加大服务民生力度,不断提高投资幅度,主要开展地热、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监测与预警等工作。地方财政加大了水文、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投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评价投入大幅增加。2014年,广西地矿局大力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种种措施都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在越来越关注国计民生的今天,环境地质等方面的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也说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队陆续成功申请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丙级资质和液体矿产勘察丙级资质、矿产资源规划乙级资质,获得了水工环地质市场和液体矿地质市场的入场券,并不断努力争取相关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大地质市场,将给我们开发出一片更大的舞台。

3.2提升自身竞争力

开发市场只是第一步,如何抢占市场,把握市场,守住市场才是重中之重。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才是确保我们立足市场的内部因素。

3.2.1 引进和培养人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不只是一句调侃,更是市场竞争的真实写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市场竞争力。

世纪之交,地勘行业不景气,地勘单位转型,许多优秀地质技术人员纷纷下海或调入其他行业部门,造成大量人才缺失。经过这几年的多方努力,人才缺乏状况已有改善,但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仍然薄弱。适当以优厚条件引进青壮年高工等技术人才对于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保留了较多地质技术人员的单位,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作重心由为国家找矿的“打工型”向自主创业的“老板型”转变,工作内容由地质找矿向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防治转变,人才的需求类型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

对于想要融入市场竞争的地勘单位来说,以往能力单一、职责分明的多部门合作已经不满足市场经济下效率和精简的要求,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是适应市场竞争选择的趋势。对于近几年新招进的大学生,年轻化,可塑性强,应力争在最初几年的工作里,进一步加强多元化、复合型方面的培养,打造一支既能承担地质矿产工作,又能完成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找水打井等工作的人才队伍。高效、精干、多元化、复合型,才能满足市场对我们的考验。近两年,我队以优厚的待遇从高校中招揽了地质矿产、水工环地质等多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展了找水打井、地质矿产调查、地质灾害评估等多项工作对新进大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为打造少而精的高技术含量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2打造品牌

市场就意味着竞争。要想获得尽可能广阔的市场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良好的品牌和口碑是立足之本。由于之前的地质部门改组,许多地勘单位原有的品牌在现如今的市场中号召力不足,我们应在了解品牌竞争战略的基本规律,掌握品牌竞争方面的战略要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合乎本单位现状的品牌竞争战略。

前十年里,由于地勘市场异常火爆,有些地勘机构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利益,不惜造假,其结果是一锤子买卖,被市场狠狠地扇了一耳光。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部分民间企业恶意竞争。我们在调整市场开拓理念,放下身段主动争取的基础上,要注重品牌策略,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

3.2.3改进并完善制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市场的规律。弱肉强食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地勘单位长期捧着事业单位的“金饭碗”等饭吃,管理滞后于市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跟上市场的步伐,强化制度建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地勘单位之前长期从事财政资金项目,导致部分人员缺乏“主人翁”意识,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费用支出缺乏严格监督控制,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利润微薄甚至造成亏损,本应取得的经济效益付诸东流。而对于社会资金的项目,目前很多单位都想分一杯羹,将注意力主要放于项目开展之上,却忽略了资金的回收,导致应收款项不断上升,流动资产不断下降,资金链不能及时回流,这也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这些都要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来加强管理。

同时,地勘单位普遍存在人才流失情况,这对管理的人文关怀、队伍凝聚力的打造提出了要求。这也需要制度与观念的转变来解决。

3.3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商业环境中,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商业竞争日益盛行的今天,仅仅依靠产品、价格等营销策略已不足以打开封闭的市场,还必须有效运用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这两种营销工具。与以前地质行业黄金期时的矿产品供不应求、地勘单位高高在上的情况不同,如今地质市场趋于饱和,产品供大于求。在硬件实力接近的单位当中,要想脱颖而出,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软实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正确构建与政府关系,与投资者关系,与合伙人的关系,甚至与自己的员工的关系,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谋求合作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双方良好的关系争取合作共赢的局面,是稳固地质市场的必然途径。

4结论

在新常态、大地质的现状下,我们应清醒认识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从容把握现实机遇,以充分的信心来面对市场。对外开拓国外市场和边缘产业市场,对内从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制度完善方面不断锤炼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上下齐心,凝心聚智,共同迎接市场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