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持续推进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2013论文类型:地勘经济

持续推进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如何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征程中彰显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值得思考。本文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了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就持续推进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路径措施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宁夏地质事业 转型 发展

近年来地质工作在保障国家战略性能源资源安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等方面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在深入贯彻。地质人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思维和举措,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再走封闭式发展的老路,转型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一、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宁夏地质局主动跟进国家和宁夏重大战略实施,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全力支撑宁夏地质安全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保障资源安全呈现新成果。落实资金6200多万元,在宁夏境内实施了一批能源资源勘查项目,提交资源量盐岩14亿吨油页岩4.46亿吨石灰岩10.97亿吨冶镁白云岩3973.6万吨石膏2312.21万吨,在宁东地区发现1处大型铀矿产地在惠农一带发现大片富硒土地煤层气预测超过100亿立方米。实施8眼深部地热井,银川平原首次发现了丰富的对流型地热资源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

(二)服务宁夏重大战略体现新担当。筹资金2600万元,在固原地区实施12个公益地质项目当地新增加岩盐矿资源量25亿吨以上,新发现建筑砂石矿点7处和矿泉水矿点3处,圈定旅游地质景点5处,有望申报3处地质公园,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质+扶贫新路。争取1.57亿元,在银川都市圈部署实施48项地质项目,初步构建了银川城区100米以浅工程地质结构模型和350米以浅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基本查清了银川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现状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详细查明了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潜力,发挥“先行兵”作用。

(三)地学信息化建设再现新亮点。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高分宁夏中心,实现了国产高分数据在宁夏统一管理及推广应用完成了11个大类21个专业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局重要成果地质资料统一管理、共享共用为地质大数据深度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提供了数据保障;为实现与自然资源业务专网联通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开展地质业务专网建设;启动了地质云宁夏省级节点建设,开发具有宁夏特色地质专题应用和产品

(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显现新气象。制定出台《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名单库,形成了培养梯次,保证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2017年以来,提拔任用年轻处级干部49名、科级干部169名,全局45岁以下处级干部占比从2017年的2.7%提高至现在的20.72%,为地质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五)科技创新展现新作为。实施各类科研项目162项,总经费3330.85万元,获得宁夏首届创新争先奖牌。开发了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快速提取空间规划违法图斑,成为在全国推广的“宁夏经验”。规范了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流程,统一技术标准和方法,走在全国前列。拍摄完成了国内首部反映宁夏地壳演化史的4D影片“沧桑贺兰”,打造了“流动地质博物馆”等地质文化品牌,形成了地质“大科普”局面。

(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新提升。按照宁夏地质局党委提出“一年强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争一流”党建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三强九严”工程,持续推行“末位调整”,制度化实施“123工作举措”,精准开展“联创共建”,精心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构建形成了“党建促转型、带项目、强服务、助扶贫”的工作机制,实现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地质党建社会影响力。

二、宁夏地质事业持续转型发展存在的短板

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及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要求地质行业要有新的功能定位,地质工作内涵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地勘单位明显存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升级换代等方面不适应发展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新地质勘查机制,聚焦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

(一)人员结构不合理。地勘单位理应是技术密集型单位,但从现有人员专业和年龄结构来看,配置失衡表现为工勤人员占比大、中青年技术骨干缺乏、技术人员年龄断层明显余缺并存问题难以短时间内有效化解。

(二)现有分配机制不公。受有关政策约束,分配激励机制改革推进缓慢,没有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应有的调节作用,骨干人才的价值、关键岗位的辛劳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履行公益职能能力不足。宁夏公益地质工作经费未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资金,导致公益性地质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直接影响公益职能的充分履行;没有相对固定的技术支撑项目安排,造成公益地质工作不能高质量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持续推进转型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更加稳妥有效地走好走实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道路,需要系统思考、统筹谋划、齐力推进。宁夏地质局将按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安全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公益地质服务,为自然资源中心工作提供地质技术支撑”的工作定位,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转型发展。

(一)以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为出发点谋划转型发展。新时代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应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轻重缓急作为地质工作部署和实施的轻重缓急,从过去支撑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为主向支撑服务以清洁能源、关键矿产、水等战略资源为重点的整个自然资源管理转变,重点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有效衔接,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延长地质服务链,不仅关注具体项目的落实落地,还要提前介入,切实在政策制定、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高质量地学方案,力争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职能优化配置和专业业务需求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单位。

(二)以全面融入重大战略为主导推进转型发展。新时期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要主动对表对标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一是聚焦脱贫富民战略,加强地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围绕脱贫攻坚、城乡规划、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计划,不断扩宽地质工作领域,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水文地质方面拓出一片新天地;在铀矿、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清洁能源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种勘查方面探寻地质勘查工作新领域。二是聚焦生态立区战略,既要当好金山银山的勘探者,又要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深入研究全区重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城市化地区和脱贫攻坚区地质环境问题,进一步深化沿黄生态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调查评价,主动参与实施“三山一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黄河流域生态的保护修复、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修复等工作,切实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政府环境考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支撑。三是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主动对接参与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河(湖)长制技术服务、地下水动态监测、水土污染调查防控、贺兰山生态修复研究等领域工作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依托中阿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加快地质工作向境外拓展。

(三)以全方位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为目标提升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联系,围绕自然资产管理、国土空间全覆盖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生态修复保护等方面主动谋划地质工作,主动介入区域地质调查、能源资源保障、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地下空间调查等使命任务,逐步成为服务本地自然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力量。

(四)以深化结对服务为导向加速转型发展。巩固提升“结对服务”成果,继续把地质工作融入地方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一是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把当地发展的资源特色、发展定位、近期规划目标以及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焦点、社会发展的痛点当作地质工作发力点、着力点,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制定操作性强、近期效果明显的地质解决办法。二是精细提供“一揽子”方案打破单纯“干项目”的思维,针对当地需要破解的资源环境难题,进行力量整合,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解决以往技术方案“碎片化”问题。三是精心提高服务的及时准确性主动“走出去”在当地设立工作机构,派驻工作人员,加强信息收集和研判,和地方有关部门建立动态联络机制,及时搞好需求对接,争取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关键时候想得起来、拉得上去、可以信赖的实干家”,成为帮助当地破解发展难题、助力高质量发展“先行兵”

(五)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转型发展。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新时代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两大引擎”。应强化地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地质工作的核心任务,大力培育新优势、新动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依托“五大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平台,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地质课题,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通过柔性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等方式,吸收先进技术,培育专业优势。二是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统筹谋划科研项目,围绕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搞好与其他厅局技术门类的“嫁接”,积极申报国家和宁夏各类财政研究项目重点在高分遥感大数据应用、一带一路地质技术服务、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保护等方面实现地质成果转化。三要扎实推动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局级平台院级库,尽早建成宁夏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对内实现地质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共享共用,对外提供数据资料和成果信息的发布服务,为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管控等提供地质信息化支撑与服务。四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科研项目为支撑,注重自有人才培养,通过压担子、输送交流、定向培养等方式,在技术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方面向申报实施科研项目一线技术人员倾斜,在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上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不断提高技术骨干人才的专业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住、打得赢”的专业技术队伍。

(六)以地质科普为带动促进转型发展。地质科普在打造地质文化品牌、向社会各界推介地质服务领域、提高公众地质科学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应进一步发挥地质队伍在开展地质科普活动方面的先天优势,探索性地将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把地质元素的旅游价值和科普功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点等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的有序建设和完善提升,讲好地球故事、地质故事、自然故事。持续打造好“流动地质博物馆”地学科普品牌,推动实现对中小学生地质科普教育普遍化、常态化,引导激发他们从小认识、热爱、保护自然,树立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保障转型发展。坚决以政治建设统领地质业务工作,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以党建123工作法、支部共建、末位调整等创新举措,不断推进政治建设业务建设深度融合;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的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引领宁夏地质事业转型发展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王寿成.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正当时[J].中国国土资源,2019,32(6).

2]李华杰.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现状和实现经济新发展的途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3).

3]马家龙.新形势下推进地勘单位升级与转型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4).

本网站发布的论文为2020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