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浅析“十四五”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1565论文类型:地勘经济

浅析“十四五”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2012以来,全国地勘资金投入一直呈下行趋势。目前,地勘行业已经被迫进入地勘工作结构性调整、地勘经济转型升级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叠加期”。2020年,全球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多国经济明显转差,各类矿山企业不断倒闭,对已经处于持续下滑的地勘行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行业投资不断下降、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利润不断萎缩,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地勘单位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认清现状,顺势而为、多元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地勘单位的新要求。

一、现状分析

地调院一方面主要依靠国家事业费拨款,另一方面主要以承担地调局及省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为主,在地勘经济投入不断下行、地质项目不断减少的形式下,2020年初,地调院党委认真研判形势,对单位内各职能部门按照转型升级新形势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对内部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整,使得单位对资产管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运行更加顺畅,然而地调院因长期受事业单位未定性影响,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创新创业意愿不强

新兴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人员多从事传统行业,造成个别部门人员与工作量不符、混岗人员超员等矛盾。大部分职工传统思想观念较为顽固,人员创新创业意愿不强。

(二)产业结构雷同性高

各地勘单位间产业结构雷同性极高,项目来源渠道也基本一致,缺乏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竞争激烈,打工经济特征明显。

(三)下属公司产权意识淡薄

院领导班子或中心主任同时担任本单位下属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事业与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尤其是针对合资企业,产权意识淡薄,资产管理存在风险。

(四)风险管控意识不强

存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尤其地调院近几年刚刚进入市场,容易对市场运营存在的风险认识不到位,思想麻痹大意,在廉政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五)技术监管存在漏洞

院质量办在新兴行业缺少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无法对新兴行业进行跟踪管理,对转型升级行业关注度不够,容易造成对技术监管不到位,出现质量管理问题。

二、新时代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主要方向

(一)紧盯国家战略需求,调整产业布局

地勘单位正站在改革与转型关键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紧盯国家大战略、大布局。纵观历史发展,一个行业要想有大的发展,质的飞跃,多是与国家战略部署方向一致,要做好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就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基础,明确新时期地质服务工作要领,“先做正确的事,再是正确的做事”,紧盯“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地质人在生态保护、绿色勘查、民生地质等方面的支持,地质工作者舞台仍然广阔。

(二)紧盯战略性矿产勘查,提供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随着全球多领域新技术融合创新步伐的加快及中美两国经贸紧张态势,国家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抢占新一轮经济制高点过程中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地位也愈发突出。地勘单位需加大对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如石油、天然气、煤、铀、铁、锰、铬、铜、铝土矿、铅、锌、镍、锡、钨、钼、钴、稀土、硫、磷、钾盐和硼等矿产,做好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

(三)紧盯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发展新路径

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2020年6月12日,自然资源部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共同发布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要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重大工程,黄河流域预计将投入500亿元左右,这将对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除此以外也为与之相关的生态保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全省“四屏一廊”建设,祁连山、渭河源区、“两江一水”等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勘单位要提前布局、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四)积极融入地方,提供优质服务

要积极融入地方,“食其禄,分其忧”,主动服务地方政府,为政府排忧解难,以政府的各类规划作为单位发展的最高纲领。以省级政府及市县各级政府为服务对象,将公益职能发挥到实处,促进从政府层面建立和完善地勘单位履行“两提供、三支撑”(提供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提供地址专业技术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支撑防灾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开拓产品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注重科研开发,做好技术攻关,实现技术向产品的成果转化,尝试开发设备、软件、土壤修复药剂等相关产品,不仅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同时也要尝试生产高新科技产品、扭转打工经济现状。

三、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主动迎接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转型首先就要转思想,任何转型都一定要经过一段时期的阵痛期,只有敢于打破以往惯例,跳出舒适区,淡化事业单位身份,摒弃观望态度,切断等靠要的思想,时刻以企业身份自居,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被淘汰。

(二)坚定主业不动摇,积极拓展延伸业

虽然地勘经济投入不断呈下滑趋势,但地调院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地勘主业,在改革中就要求找准自身定位,利用自身专长,由大众化、常规性矿种勘查向国家紧缺矿种、新兴产业矿种和危机矿山补给矿种勘查转变,利用人才优势充分挖掘以往地质资料价值、将核心业务做大做强,争做行业领先者,同时做好地勘延伸业的拓展,向新能源、新矿种、新材料方向奋进。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地勘文化精神

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最终是要靠人来实现,要加强队伍建设,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打造凝聚力强的优秀团队和核心领导力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甘肃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引进遥感、计算机、环保、规划等高层次人才;第三,做好文化建设,团队建设中小团队靠感情,中等团队靠制度,大团队靠文化,只有不断强化文化建设,发扬地勘行业文化精神,不断凝心聚力,才能汇集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激发地勘单位发展的新活力。

(四)加强资质建设,提升专业设备能力

在资质建设方面,要结合产业链发展规划,制定资质建设规划,对拟申请或升级资质需要的人才、设备等做好规划,目前按照地调院现状结合市场行情,建议升级测绘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资质,申请水文与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论证、土地规划、城乡规划、国家秘密载体印制、清洁生产审核等相关资质证书,为延伸产业链奠定基础。

(五)研判规划与政策,做好顶层规划布局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年,在转型升级关键期可设置专门机构,做好政策与规划的研究,研判发展大势,提升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把地勘单位发展目光聚焦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全方位服务上,以“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补短板、促改革”为目标,编制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

(六)服务国家及地方战略需求,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适应新时代地勘工作要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一是注重新能源开发,探索深层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探与开发利用商业模式;二是抓住《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大机遇,拓展地调院在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领域业务;三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9月11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正式印发,为全面指导和规范各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供了依据,面对新任务、新工作,要积极为地方政府做好技术支撑,跟紧方向不掉队,由小资源勘查向大资源勘查转变,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的守护者;四是做好“土十条”后续工作,积极参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污染土壤调查、污染土壤修复与治理、土地整理等项目,为土地绿色开发、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服务;五是抓住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后续工作发展期,今年在掌握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后,势必在明年迎来修复与治理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六是大力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业,适应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需求,加快培育三维地质、三维地籍等关键技术体系,为城市建设、管理决策、公共应急、社会管理提供服务;七是加强遥感技术应用,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后,势必会在遥感解译、智能交通、应急救援、指导放牧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地勘单位应借势逐步实现遥感地质技术升级换代,加快遥感解译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七)加强横向合作,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加强与省内科研院所合作,同时拓展与国内相关单位的合作,如加强与自然资源部成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后分别成立的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合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新领域的拓展明显欠缺资金和技术,要充分利用相关合作伙伴的资金或技术优势发展自己。

(八)申请地方标准、提高工作技术门槛

利用以往工作经验,将本单位的意愿和技术要求写进标准中,可通过与政府组成部门合作向各专业学会或者甘肃省市场技术监督管理局申请地方标准,一方面对提高本单位的信誉和竞争力有积极帮助;另一方面还能将单位的标准作为技术门槛,不仅能提高地方工作质量标准,还能获得行业话语权,有效保护地勘单位利益。

(九)加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转型升级要把科技创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型向产品输出型转变。如研发软件尽快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大数据预测矿产分析功能的模块化;开发为农业部门管理农用地提供可视化信息查询的转件;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等相关技术研发土壤固化剂、叶面阻隔剂、土壤修复药剂等,最终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及通过这些产品的销售、培训达到扩大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单位服务对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改变原有由院总工办统一管理的质量管理模式,由各经营单位成立自己内部的质量管理办公室,设立经营部门总工程师,统筹管理新兴行业项目的质量关;二是将原有下属公司进行事企分离,整合优势资源,使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化转变,彻底将队伍放入市场,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过硬、装备精良的改革先头兵。

四、结论

地勘单位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虽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已经在路上,转变思想,找准定位,调整产业机构,认真研判,紧盯国家战略布局,相信通过改革创新发挥专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必能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网站发布的论文为2020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