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术专区 > 学术文摘

地质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6.20浏览次数:1753论文类型:地勘经济

地质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探讨

        摘要:本文指出了地质工作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加强地质工作服务三农的工作,为此,提出地质工作应从矿产资源、地质科技工作、文旅产业及生态食品安全方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考。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9年初,党中央印发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2018 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和要求就是“生态宜居”——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重新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笔者认为,地质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主要地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建设基础和开发前提,笔者从基础建设、环境保护与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地质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

2 矿产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

开发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必经之路。西藏矿产资源矿种比较齐全、分布广泛。西藏自治区累计发现矿产100种,有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21种。全区共发现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1891处,上储量表的矿区103个。部分特色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国家紧缺矿产铬、铜在西藏不但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综合而言,全区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脱贫致富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2.1 矿业开发助推村镇建设

通过矿业开发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通过修建桥梁公路,改善村镇出行条件,安装配套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相关资金,为村镇科教文卫、治安管理、饮水工程等方面提供改善条件,进一步推动村镇建设和发展。

2.2 提供工作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持续收入

为当地具有矿产开发建设人员提供直接工作岗位,为其他居民人员提供间接工作岗位,例如汽车运输、餐饮、环卫岗位。和谐矿地关系的同时,真正做到“一人上班,全家致富”的社会效应。

2.3 矿产资源+模式

利用矿产资源+模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鼓励矿山企业与村集体组织共建高效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劳务委托、工程承包等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矿区变园区、农民变工人”,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既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又让“农民变股民”“土地变资本”,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3 地质科技工作与乡村振兴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比喻:“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科技工作应当主动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3.1 土地质量调查

利用土地质量调查成果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粮食生产重点县、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从生态地质环境、地质地貌条件入手,解析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藏医药等优势产品的优势,建立绿色地理标志,打造“藏字号”的品牌。

3.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开展村镇(包括既有村镇,拟新建村镇和移民搬迁村镇)以地质灾害为重点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对建筑地基、地质灾害威胁、洪水、采矿区塌陷安全等进行安全适宜性综合评估和环境承载力评价,提出原址扩建,搬迁新建选址和减灾防灾的规划建议。并对重大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

3.3 专项地质勘查

加强专项地质勘查,全面服务国土空间规划、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特色小镇建设。开展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带和地震带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专项工作。充分吸取4.25尼泊尔地震经验教训。超前提出村镇地质安全和减灾防灾的规划建议。

3.4 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展生态型灌区、现代化灌区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山塘整治和抗旱应急水源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是地质工程勘察领域的特色专业优势,地勘行业责无旁贷。

3.5 工程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这其中的道路施工、房屋施工等工程建设,也是地质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

4 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自然地质美景具有视觉冲击力,但视觉容易疲劳,只有赋予自然景观地球科学生命,景观才有灵魂价值,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应当加强地质景观、地质剖面、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以及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等地质文化资源的大调查、大开发与大保护。再现、还原、提炼景观的地质元素,通过挖掘景观的地学特征和科学价值,融合区域文化来提升其旅游价值,促进地学科普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体育等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建设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加强地质文化科普宣传和科普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增强人们对地球的科学认知与保护意识。

4.1推动“地学+农学”融合,建设特色地质文化村

地质文化村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没有比较成熟的建设方法与要求,目前主要是以“地质为魂、保护为基、生态为要、民富为本”为建设原则,结合村庄现状、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深入挖掘地学旅游资源与乡村历史遗存、民俗风情、非遗项目等文化资源融合,把美丽乡村建成景点,把民俗、地学资源、农牧事、林事体验开发成原生态、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产业,与循环农牧业、创意农牧业、农牧事体验、田园社区有机结合,构建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宜游,建设美丽乡村新形态。

5 生态食品安全与乡村振兴

土壤中的元素则是构成食物的能量载体。因此,保障生态食品安全,需要追根溯源,从土壤的形成和水的运移入手,认识和把握元素迁移富集规律,遵循规律保障生态食品安全。

5.1 土地质量调查

开展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是摸清全区土地质量家底,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特色品牌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判断有无土地质量问题、有害超标或污染,和开发优质土地的必要条件。

5.2 防治水土污染

开展农村环境污染调查评价,提出防治环境污染规划建议,实施污染治理工程。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污染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垃圾,人畜污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状况。二是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主要针对农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水系(地表地下水)和耕地的污染状况。三是进一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恢复治理工作。重点查明水土环境污染、地面塌陷、区域供水含水层破坏引发的居民饮用水困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脆弱区矿产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评价。建设绿色矿山,推进绿色勘查、开发、闭坑一体化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四是持续不断开展小流域治理。以水土流失治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充分结合地质灾害治理、道路交通建设、环境整治、土地整理、旅游资源开发等。积极探索各类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五是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的质量和效益,围绕耕地(自然保护区等)红线、城乡建设、工业开发和提升土地质量。坚持土地质量评价先行、规划引领、优化设计、统筹地、路、水、防洪,杜绝新的污染出现,切实提高土地整理的质量。

5.3 环境监测

开展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和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推动智慧乡村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趋严峻,一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监测和预警预报,全面掌控不同区域国土空间的特点、属性、潜力、开发现状和超载状况,实施差异化的管控措施,提高国土空间开发管控水平,有效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切实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6 结语

毋庸置疑,地质环境条件与生长于其中的生物息息相关。地质科技工作服务于“三农”,当以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地质环境演化规律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维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总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地质工作要及时适应新农村发展形势和变化,积极对接各类项目,发挥地质工作夯实基础、保障支撑的作用。

本网站发布的论文为2020年西部地经网学术年会征集到的论文原稿,以供交流分享,论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作者自行负责。


返回列表 >